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你好啊小花仙 > 232先知的更替

232先知的更替

不过他看到机器人与ai结合的产物,也惊愕了半天。

魏清和凑的很近去看:“如果何实看到这幅画,一定会很吃惊,他要是看到这只鹿的眼睛,一定会改行去研究机器人和ai,我想这个机器人的精细动作已经达到了十分接近人类的程度。”

魏清和说话的时候故意不看着赵琉珲,似乎面有愠色,但是赵琉珲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那是因为他把自己喝过的水给了魏紫。

赵琉珲难为情但是还是赶紧热情的解释到:“的确!人形机器人一直因为精细动作无法与人类相媲美,所以前些年,技术进步就卡在精细动作的精细程度这个关口上了,直到这两年通过增加‘纳米神经元’模块才突破了这个瓶颈。

机器人的驱动精灵早就在超级计算机里设计完成,不过机械技术却比ai算法滞后的多,以至于ai有足够的时间深度学习了世界上画师的绘画技巧,并有了创作的意识。”

魏清和继续背对着赵琉珲问:“这幅画花了机器人多长时间完成的?”

赵琉珲回答:“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

魏清和弓着的腰直起来,深吸一口气说:“时间有点短,可是时间用的越短才越惊人!

不然,除了鹿的眼睛之外,其他细节部分会更加传神,我估计,这个驱动精灵是想先用透明法勾勒出画面的基底,然后用达芬奇的透明薄涂法逐层上色,薄涂法是完全不用画笔的,而是用手的指腹来完成。

何实是研究薄涂画法的专家,他还参加了一个科学测定薄涂法最佳手指的测试,如果想深层解析ai在构图时候的想法,这还要跟何实联系。

不过,就我所知,即使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西洋派画师,想要完全模仿达芬奇的技法也极其不容易,这种薄涂,需要一层一层经年累月的,这幅画还未完成。“

赵琉珲赶忙解释到:”叔叔,这幅画应该是完成了的,不然ai不会模仿人类给它署名。机器人在作画的时候,应该还有一个跟人类不一样的地方,驱动精灵可以利用其背后强大的量子云共享计算直接计算出每一层薄涂叠加之后的结果!

所以‘格欧费茵’可以直接根据它想要的最终结果一次性完成薄涂到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

魏清和立即打消了赵琉珲这是一副已经完全完成的作品的念头:“那也不可能,那你就是根本不了解‘薄涂法’是什么。

我想你应该数次去过卢浮宫,看过《蒙娜丽莎》这样的名画,达芬奇在创作这幅举世名画时使用薄涂法是每涂一层创作一层意境,每一次叠加,都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ai再怎么烈害,再怎么深度学习人类,它积累的东西也不叫做‘经验’。

即使你说的ai能一次性计算出它目标画质所需要的薄涂次数和薄涂的最终结果,真正的薄涂画法绝对不可能在1年的时间内完成,我说的最浅薄的薄涂法,也是至少完成了50次薄涂完整上色,不是只画眼睛。

这个ai机器人,在描绘鹿的眼睛部分已经将达芬奇的画工模仿出7-8成,可是画风却完全不是16世纪翡冷翠时代的画风,调色也用的是数字调色法,可调出来的色调却是现代人特别喜欢的,它想表达的是更前卫、更具有变化的未来,你不如把它取下来带回去让机器人把它画完。”

赵琉珲第一次听到这么详细的关于西洋画的解读:“可是我把画送到苏富比拍卖的时候,没有一个鉴定专家说这幅画还未完成!”

魏清和终于看着赵琉珲的眼睛问到:“那你肯定是不在旁边吧?…………我父亲曾多次前往苏富比做拍卖品的鉴定专家,所以我很清楚拍卖行的流程,他们找专家来,只是为了确定画的真假,毕竟,那些顶级的画家都是死后才出名的。

这是破天荒头一份机器人的作品,而且还是这个机器人第一个作品,就算有鉴定师看出她用了达芬奇薄涂法,也只是会赞美人工智能进化的程度,不敢随便下结论说ai未完成它,越是有经验的鉴定师对鉴定的结果越是慎重,在他们不彻底了解ai之前,任何一个国际鉴定师都不会说它未完成。”

徐先生突然想到了什么:“魏兄,你等等,你说,薄涂法跟其他画法相比是不是现存人类所有画法中最接近人类经验积累和思维模式的一种画法?!”

魏清和点头:“是,按照你们理科生的理解就应该是这么说,像我们画画的人,会说薄涂法是人类所有绘画技巧当中的天花板,就是这就是为什么何实放弃国画工笔研究薄涂法30多年的原因!”

徐先生赞成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