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披靡的大唐重骑,怎么连个蓟城都打不下来?
这究竟是阴谋,还是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其实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厉害?
街头巷尾,竟是关于蓟城之战的讨论。
天香楼。
这座昔日宾客满座的酒楼,此刻却显得冷冷清清。一楼的大堂更是空无一人。
不过并非食客不愿前来,而是门口站着的士兵将所有想要来天香楼消费的食客全部挡在了门外。
二楼某隔间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圆桌,将近二十个官员依次落座,正在推杯换盏,仿佛丝毫没有受到战败的影响。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咱们今日之聚会若是传到了皇帝陛下耳朵里,怕是要算我们一个大不敬之罪。"
"呵,那又如何?在我心里就没有把他当成陛下。"
"酒可以喝,话可不能乱讲啊张大人。"
"无妨,这里又没有别人。难道诸位还会出卖我不成?"
"隔墙有耳啊张大人,还是谨慎些好。莫要忘了陛下手里捏着的那支锦衣卫啊。"
"锦衣卫锦衣卫,就是这群该死的家伙,害死了我们多少同僚多少伙伴!"
"他醉了,扶他到一旁休息。"
当即就有人将已经喝醉的张大人搀扶到了房间的角落,伺候他睡下。
虽然近段时间锦衣卫的行动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但这支只为皇帝陛下负责的队伍还是给文武百官,尤其是皇后一派的官员们留下了极重的心理阴影。
"我们言归正传吧。"在场官职最大的吏部尚书说道:"不知诸位如何看待今日朝堂之上陛下的发言?"
"跟他当皇子时候的风格一模一样,总是喜欢马后炮,对局势一点帮助都没有。"某位官员轻蔑的说道,言谈中对皇帝的不屑一顾暴露无遗。
大理寺卿淡漠的说道:"虽然陛下在甩锅,但他的那番话倒也可以勉强安抚一下前线的战士,不会让我们的将士心寒。但要彻底的改变局势,可不是光靠两三句话就能搞定的。"
说到这里,大理寺卿看向了兵部尚书:"不知陛下接下来对兵部是如何安排的?"
兵部尚书回应道:"陛下已经下达了调令,让土瓦城附近两座城池全力驰援土瓦城,务必要把楚魏燕三国联军挡在大断崖之前。"
之前发言的那位官员再度发出了轻蔑的笑声:"我说什么来着,咱们的陛下还是年轻啊,总是喜欢意气用事,驰援土瓦城。不就是想要洗刷掉蓟城之战的耻辱么?对方已经摆好了车马,明白了就是请君入瓮,而且很可能采取围点打援的策略。此刻驰援真是一大败笔。"
大理寺卿摸着下巴,思虑了片刻后说道:"离土瓦城最近的两座城池,分别是关宁,海丰,他们若是要驰援土瓦城,就得越过大断崖。大断崖可自由一条路??就算是昼夜行军,只要也得五天!五天,以土瓦城现有的兵力,根本就挡不住。等援军赶到,或许真的就落入对方的圈套了。"
又有官员问道:"此刻驻守土瓦城的,是那一支部队?"
"飞虎军。"兵部尚书说。
"周鼎将军的部队啊。"大理寺卿感慨的说道:"若是他们的话,镇守五天应该问题不大吧。"
"但数量太少。"兵部尚书话说到这里就结束了。
因为再说下去,就会对先皇不敬。
先皇当年为了铲除周鼎在军中的影响力。可是下了狠手的,虽然最后周飞出面挽救了一部分周家飞虎军,但与鼎盛时候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若周鼎将军还活着,咱们也可多安心一分。"有官员感慨的说道。
"好了,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兵部尚书说道:"陛下有句话说的没错,大唐现在已经处于一个非常紧急的状态,我们同为唐人,虽然政见不合,但在战争面前我们也必须要放下成见,一致对外。"
大理寺卿点头:"这话我同意,所有的争执都暂且搁置,现如今最重要的是击败多国联军。等战事结束了,再好好来跟他们算皇位的这笔账。"
兵部尚书说:"只可惜我们无法见到皇后,不知她现在过得如何,皇后与六皇子的近况,着实让人担忧。"
这场饭局在一片愁云中结束,官员们先后离开天香楼,而最后离开的人,叫包西园。
他是先皇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官员,也是皇后一派的中坚力量,然而整个饭局他都一言不发,全程保持了透明人的状态。
现在的包西园已经不在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