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也不好,将极大阻碍明军物资的运输。
明军现在除了飞骑兵,已经能算得上是全火器部队。与冷兵器作战的最大区别,就是对弹药物资的依赖。
建奴实施战略收缩后,本来是明军趁胜进取的良机。就因为弹药物资并不充足,只能边休整、边补充、边采取小规模的作战。
皇帝定在明年冬春大反攻,也有弹药物资制造运输的考虑。
而天津火药兵器局的建成投产,以及皮岛、觉华两个兵工厂在产量上的提高,则加快了大反攻准备的时间。
光生产制造出来还不够,现在登、津两镇的舰船,觉华岛水师,以及征召的海商船只,正全力向辽东各地运输。
这些变化的因素,使得毛文龙有了进攻建州卫的信心,也给了熊廷弼提前发动的资本。
辽南的金、复两州已经稳固,盖州作为进攻的出发地,沿着大路打过去,下海州、克鞍山,便能直抵辽阳。
更为便利的是运输,借助于水路,不仅可以直抵沈阳,连辽阳、辽中、铁岭、开原等地,亦可到达。
东北地区水道寡淡,直通大海的河道更为有限,深阔的辽河也就成了运输主线。
经过历朝的努力,到明初江河入海口至开原老米湾全面通航,船只超过数千艘,运输粮购供辽东驻军,
当时辽河航道共有三条航路:由营口经田庄台,再至三岔河,三岔河则是三条航路的分岔处。
由三岔河入辽河,可至辽中、新民、铁岭、开原,直至郑家屯,沿岸有马蓬沟、通江口、吉城子、三面船、马厂、说理街、卡马口、荒地等70多个大小码头;
入浑河,可至辽中东部,直至沈阳,沿岸有小姐庙、小河口、黄土坟、唐马寨、大骆驼背、小北河等码头;
走太子河,可至牛庄、小河口、辽阳,直至本溪境内,沿岸有南埃金堡、妈妈街、长滩等码头。
明军水师的强大是毫无疑问的,熊廷弼要移镇辽南,也正是要发挥这一优势,载兵运物,直攻辽沈。
这样的计划自然与皇帝所定的冬春反攻有些矛盾。原因很简单,既然要利用水运,就不能等河流封冻。
而辽河每年都有约四个月的封冻期,中游以北则更长些。要么在秋季或更早发动,要么在明天春暖花开时,反正得能行船。
当然,即便皇帝已经在兵工的生产制造和运输上尽了全力,熊廷弼估计要达到大反攻所需的充足的弹药物资,最快也要两三个月,也就是秋中或秋末。
大反攻所需的弹药物资是以持续三四个月的作战来确定的,不是每天都打,但至少会有七八场万人规模的战斗。
熊廷弼有了设想,便要争取皇帝的同意。他在沙盘前思索,斟酌着密奏中的字辞,以便打动皇帝。
门被敲响,参议邢慎言迈步入内,躬身施礼,“大人,卑职有礼。”
熊廷弼摆了摆手,微露笑意,说道:“回来很快呀,鞍马劳顿,着实辛苦了。”
邢慎言谦辞道:“卑职幸未辱命,更不敢言辛苦。”
“邢先生请坐。”熊廷弼对跟着这么久的老人还是挺客气,请邢慎言坐下,又让亲兵奉上茶水。
邢慎言在辽东多年,对蒙古诸部还是比较熟悉。此番前往内喀尔喀游说,邀请五部出兵,与明军共击建奴。
熊廷弼听到邢慎言所说的“幸不辱命”,便知道游说顺利,心里已是大定。
果然,邢慎言缓缓讲述,内喀尔喀联盟已经答应出兵,助明军攻打建奴。当然,不是白出兵,在马市贸易上的份额要有所增加,抚赏银也要加。
马市份额没有问题,抚赏银加个几千,皇帝也在熊廷弼的密奏中予以同意。请人打工,还能不给工钱?几千抚赏银买两万蒙古骑兵,值!
而内喀尔喀联盟这么痛快地答应出兵,一是上次扎鲁特部随联军行动,很是得到了很多;其次则是联盟首领卓里克图做贼心虚,在寻找后路。
要知道,上次察哈尔部出兵讨伐科尔沁部,卓里克图可是暗中给科尔沁部首领通风报信儿。
纸包不住火,科尔沁部覆亡,首领奥巴被押送给林丹汗,其他俘虏被送往明朝,说不准谁就把卓里克图给兜出来。
可以想见,林丹汗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本来就想“安内”而苦于找不到借口,岂能放过内喀尔喀?特别是卓里克图的乌济叶特,估计将成为科尔沁第二。
所以,卓里克图也想借机与明军搞好关系,一旦林丹汗对内喀尔喀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