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鬼迷心窍 > 第(233)章

第(233)章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陈渝融接过小心用袋子装起来,关楠说:“还有一个人,我们也可以查。”

“谁?”

“李德,他和王天顺一样的病症,连入院时间都差不多,为了治病几乎倾家荡产,但是上个月已经死了。”

…… 之所以选了李德, 是王天顺提的醒。

据王天顺讲, 他和李德都是陆鼎轩手上的病人,入院时两人分在一个病房,也算是共了患难的病友。

李德是从郊区来的, 没文化, 为人古板固执, 不听医生的好心劝解, 其家里人也是死脑筋, 为了所谓孝义, 也怕惹非议,在李德要求下,卖房贷款给他做了手术。实际手术前医生就说过这手术凶险, 典型花钱也不一定买到命的类型, 他不接受,一意孤行,结果手术过后没多久就因为恢复情况不好重新入院,然后就死了……

王天顺是个会聊天的人,这段事迹被他讲的十分传神,连表情都痛心疾首的恰到好处,既“哀其不幸, 也怒其不争”。关楠不知王天顺在这段故事中加了多少自己的感情臆想进去,只是对方从心底里对生命的认知再一次刷新他的认知底线,既奇异又惊心。

按说花了大价钱,病人还很“专业”的死了, 家里人应该会很有怨言,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李家人非但没有一点怨念,对光明医院和陆鼎轩都很是感激。

陈渝融派去的人没有费太多力,就查证出他们感激的终极原因——钱!

李家人对这个原因一直三缄其口,除了几个内亲,没有对外人提起,但是所谓秘密都是这样,只要不是绝对的没有口,就一定会有风声传出。这一点,从本来一贫如洗的李家子女,突然又买了新房就能佐证一二。

除了感激,更让关楠等人心惊的是之前砸锅卖铁也要治病的李家人,如今跟王天顺一样,也认为“人既然得了要死的病,已经是一件很苦的事,就不用接受治疗再苦一次,更不能自私给家人增加负担……”,如果换成精华一句就是“与其毫无尊严的死,不如光鲜快乐的死。”

听起来毛骨悚然的思想境界,因为有了前车之鉴的事实论证,宣传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不仅跟李家来往较密切的亲人信了这一套,亲人的亲人、邻居、朋友……

错误的认知如流行感冒一样流行开来,更像是有巨石投入的湖面,涟漪一圈一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宽广……

除了从李德处得到的信息,关楠在王天顺家里那个药盒被证实是外地一家不知名的小药厂贴牌生产的药物,包装高大上,属于“准”字号,疗效是止疼,查了药监备案,也确实有正规生产销售手续。

为了不打草惊蛇,办案人员借工商药监联合巡检的名义,查了该药厂的生产情况和销售记录,发现该药物虽不是光明医院特供,但除他之外,其余销售数额极少,甚至光明医院的记录也不算多。

表面上看似乎没有问题,关楠仍旧从中找到两个明显诡异点。

其一是生产成分和疗效的不符合,准确的说,虽然里面的成分有止疼疗效,但如果放在疼痛指数爆炸的重症病人身上,应该如”蚊叮”一样,如果这真是光明医院的特效药,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毕竟被洗脑是一回事,真*枪*实*弹的疼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其二是该药厂在选址上十分偏僻,厂房面积不大,生产和销售情况持平,效益只算一般,但内里工人却有很多,职工数大大超过了该厂的需要甚至负荷。

关楠由此怀疑,他们看到的数据只是表象,这个看上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藏着的秘密或者和光明医院紧密相连。而能反证他推测的巧合是,这个药厂的建立时间和光明医院是同一年,销售记录从那一年开始,然后就没有断过。

感知到问题的严重性,陈渝融得到结果立刻向上头做了汇报,上头高度重视,命令加派人手严密且尽快的查办。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