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这一切,他不悔,男子汉大丈夫立于世,就当建功立业,成就万世之功,许崇峥在政事堂的台阶前整理整理自己的衣冠,让门口的小黄门进去通报。
许上柱国和陛下彼此都知晓,这大概是他们这一生最后一次见面了。
许崇峥进殿之后,梁元帝让所有人都下去,两人漫无边际说了很多以前戎马生涯之事,很默契地避开了那些跟着他们的人后来的下场。
闲谈了一会儿,许崇峥正正自己的衣冠,对着陛下行了大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梁元帝道:“阿峥,你这是何意。”
许崇峥淡笑道:“陛下,这恐怕是老臣最后一次给陛下行礼了,万望陛下以后保重龙体,实现我们少时的宏愿,毕竟……”许崇峥低下头,复而抬头神色如常对陛下道,“毕竟,以后陛下的统一大业……我们不能再跟随了!”
梁元帝沉默不语。
许崇峥道:“陛下,今日臣和陛下闲话一通,耽误陛下不少处理朝政的时间,这就告退了!”说着,弯腰行礼告退了。
陛下在他后面喊道:“阿峥,你可曾怪我!”
许崇峥转头对着陛下笑道:“陛下,马革裹尸是臣最体面的死法了。”
梁元帝看着许崇峥背光远去的剪影,许崇峥心里到底怪不怪他,直到最后,他也没有说。
许崇峥走了之后,梁元帝靠在龙椅的椅背上,抬头看政事堂的天花板,手摩挲着龙椅的椅背,突然想到,许崇峥这一走,从今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能陪他忆往昔峥嵘岁月了。
想到这里,梁元帝心里一阵茫然。
二月初一,是平南军队开拔的日子,陛下为了保证此次征南一举成功,将三分之一的禁军拨给许崇峥,和许崇峥一起出征。
许崇峥带着这三万禁军,在洛阳集合南厢军整军前往扬州,在扬州的瓜州渡口驻扎,攻打南唐!
许崇峥虽然年过半百,但穿着军装统帅气质犹在,他在大门前对尚书令和许霁川一一嘱托过之后,便要上马出征,却不想有人高声喊道:“老太太来了。”
许崇峥赶忙上前迎上来,许老太太今日穿着盛装,面色如常对许崇峥道:“我来送送我儿。”春寒料峭北风急,许老太太替许崇峥整理整理军装,道,“三十五年前你第一次出征,我也是这样送你到大门口。”
许崇峥还记得第一次出征,听下人说那时候他出征之后,他母亲每日都要到城门口去看他……
正想着,却听得许老太太仿佛叹息般道:“如今我已经是一截身子进黄土的人了,再也走不动,去不到城门口了。”
许崇峥闻言,眼中一热,铁血汉子几欲落泪,许多话想要对母亲说,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他跪下重重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就头也不回地去了。
许霁川在旁边听到许老太太仿佛呓语般的声音:“悔教儿郎觅封侯啊。”
突然老太太身后的剪翠高呼一声:“老祖宗!”
众人回头一看,许老太太悄无声息地晕倒了,许府人一阵人仰马翻,七手八脚纷纷去拉老祖宗。
第112章 京口瓜洲
老太太年纪大了, 情绪不宜太过激动, 这一晕倒,病势汹汹,当天晚上差点去了。老太太已是耄耋之年, 大风大浪经过不少, 硬是凭借强大的意志力打败了勾魂使, 扛了过去。
因着老太太尚在病中, 许霁川便哪儿也没去, 专门在家里陪老太太。她老人家这一病足足有一月未见好转,前线战况紧急, 因此尚书令严禁将此事传到前线去,生怕许上柱国挂念家中, 不能专注战事。
梁元帝知晓了老太太在病中, 特地派了太医院的太医来看望, 太医瞧完病后说老太太年纪大了, 身子日渐衰弱, 加上忧思过度,肝气郁结,因此才会病倒,现下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全靠宽心静养。梁元帝闻之,差人赠送了好些补品, 以示关心。
这尚书令是个孝顺的, 挂念老太太尚在病中, 这日早朝的时候,便上了折子要求辞官,要在家专心侍奉祖母。
尚书令肱骨栋梁,上柱国又尚在前线,此时若是准了他的折子,这朝野会怎样看陛下呢?
陛下自然是不能准的,奈何这尚书令不知道跟了谁,是个死脑筋,陛下一次不准,他就上两次折子,两次不准,他就上三次折子,非要陛下准了他的折子不可。
陛下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