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碧菡听得也羡慕起来:是哪一家?我们认得不?她总算说定亲事了,改日我们得了空,一定要去向她道喜!
赵琇并不知道自己的两个丫头有过这么一番对话,她忙完了自己的事,就去陪张氏吃晚饭。这时候赵玮才从宫里出来。还带来了好消息。皇帝答应了明日就下旨。赐他们的父亲赵焯进士出身,追封为二品资政大夫,母亲米氏也有相应的诰命。除此之外。皇帝也首肯了赵玮所请,允许他回乡祭祖,再回京城接受安排入仕。
张氏还不知道孙子孙女的计划,闻言吓了一跳:祭祖?这是怎么说的?
赵琇挽着她的手臂笑道:祖母不是说。想回老家对着祖父的坟头祭拜一番,让他也知道一下哥哥中举的事吗?哥哥听了这话就上了心。昨儿与我商量过了。横竖哥哥还年轻,朝廷要授官,也不会授予实职,趁着家中无事。不如回一趟老家好了。这一趟回去,哥哥是打定了主意要在奉贤大肆宣扬一番的,一来是让外人知道。咱们赵家已经东山再起了,旁人休想再小瞧了咱们;二来也是为了鼓励族中子弟。好好在族学念书,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谁说我们赵氏一族军功起家,便是bào发户来着?我们家族也有读书种子,不逊色于那些书香世宦的。
张氏听得心下大慰,感动地拉着孙子孙女的手:好孩子,祖母知道你们的孝心说着她都哽咽了。
既然决定了要回老家,张氏便迅速盘算开了:如今已经是重阳节了,若要动身,那就得快,须得赶在运河结冰之前起行,最晚也不能迟过十月。否则水路走不了,改走陆路,那这两千多里路可就太辛苦了。若是一路顺利,我们正好能奉贤过年。既如此,要准备的东西就多了,得先打发人回去送信,叫老家那边准备一下。
赵琇一一答应下来,瞧着祖母脸上的笑容,她跟赵玮对视一眼,心里都很愉快。
张氏盘算了半日,发现千头万绪的,一时间也想不清楚,横竖还有时间,倒也不必太急。她便冷静下来,想起赵玮方才话里还有别的信息,忙问:皇上说了等你从老家回来,就要安排你入朝?可知道你会任何职位?
赵玮回答:如今还不清楚,皇上叫我好好想想,看想做些什么。不过我觉得,皇上兴许自己也还没拿准主意吧?他今儿说,他原以为我要到明年秋闱才能考中的,今科就能中,名次还这样靠前,实在是意外之喜。
赵琇笑道:虽说皇上让你自己想,但我估计他不可能真让你随便挑的。哥哥自己可有什么想法?
赵玮笑了:有是有的,不过只是个大概罢了。改日我想去拜访一下广平王爷,又或是寻座师聊一聊。
张氏正色道:王爷那里自然是要请教的,但你与其去寻座师商议,为何不找尚公子讨论一番?
赵玮的座师是指今科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李光地,如今他已重回翰林院了,仍旧是侍读学士。他学问极好,是有名的理学大家,赵玮参加乡试前曾经多次向他请教过学问。不过张氏厌恶他为人品性,不大乐意孙子与他多接触,所以才会这么说。
赵玮也知道张氏的想法,微微一笑:总归是座师。前些日子我随其他同榜上门拜访过了,老师问了我近来的功课,还教导我不要荒废了学问,若有什么疑问,尽管去找他。如今也没什么需要避嫌的了,因此我想着,离京前无论如何也要过去再拜访一趟的。
这是应有的礼数,但张氏心里还是不大舒服:礼数尽到了就好,你离他远一点。
赵玮无奈地答应了,为了不让张氏继续纠结这个话题,他迅速提起了别的事:我虽有侯爵在身,但毕竟只是举人,所以日后能担任的官职,总归是有限的。我又还年轻,估计不可能一开始就任实职,大约还是以历练为主。外官且不提,若留在京城,那多半是六部九寺,当中又以兵部最有可能。皇上虽没明说,但他提起了祖父从前的旧部,若是将来让我进兵部,大概是指望我能约束祖父的旧属吧?
张氏听了忙道:这样也好,咱们家是勋贵出身,你去兵部任文职,管的又是你祖父的旧部,那要省心多了。军中众将也会看在你祖父面上,对你多加照应的。
赵玮苦笑:祖母难道忘了?咱们家在奉贤那些年,虽然逢年过节也有几个人给咱们写信送礼,但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帮我们说情的。就连汪东升这样几乎是祖父养大的旧人,也没站在我们这一边,洪文成更是直接叛离。祖父退隐多年,他那些旧部对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情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