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成团,在秦国境内,出现大量游侠??这就能看出秦法在六国的执行率并不高,而这些旧贵族,通常还会庇护复国分子,对秦国没有认同感。
其次,就是嬴政太残暴了。嬴政完全不给百姓们修养生息的机会,他征发百姓修建长城,陵墓,驰道,弄得十室九空,完全不把六国百姓当作自己人,只是将他们当作奴隶来对待,在老秦人的地盘上,徭役反而很少,不会耽误农桑,可是六国就不同了,徭役不断,弄得民怨沸腾。
再者,秦国没有完成制度上的转变,为了保持军功制,秦国只能朝着周围展开战争,这些战争耗费国力,而战争后没有可以赏赐的土地,秦国就将这些荒凉土地赏赐给士卒们,秦国士卒们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惩罚而不是赏赐,军队战斗力顿时开始下降。正如荀子所说的,为了赏赐而征战的士卒,在得不到赏赐之后,就会变成无能的军队。
灭亡的原因还有很多,也不能全部都算在嬴政一个人的身上...可是赵括并不想让这一切发生,因此他效仿西汉的制度,迁徙地方的贵族,断绝这些人干预当地的政务,不允许这些旧贵族成为秦国的官吏,这很不公平,可是这是最稳妥的解决办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韩非,赵括这样,为了天下苍生而放弃自己的故国。
嬴政看着面前的将军们,认真的说道:“若是再攻打燕国,那就需要更多的官吏...征服燕国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可是在征服之后,秦国要让燕国的百姓过上比过去更好的生活,让燕国平定下来,这就是不容易完成的事情了。”,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等到赵国诸郡平定下来之后,才是征伐燕国的最好时机。”
“面对这样的仇恨,若是我们不发兵,只怕会让天下人耻笑...”
“耻笑?寡人倒是要看看,谁敢耻笑秦国!”,嬴政说着,严肃的看着面前的王翦,说道:“还是好好准备明年的春耕吧,燕国的事情,暂且放在一旁,寡人不是要赦免燕国的罪行,燕国迟早都要灭亡,可现在还不是时候,为王的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愤怒而出动的开启战争,这是父亲曾告诉寡人的道理。”
“唯!!”
嬴政送走了大臣,茗就赶来了,她非常的担心嬴政的安危,听闻有刺客想要谋害秦王,她吓得话都说不完整,看到完好无损的嬴政,她冲进嬴政的怀里,大声的哭了起来。嬴政无奈的安慰着自己的王后,再次展示了自己强健而没有受伤的体魄之后,王后方才安心的睡下了。
就在这个时候,赵括也是急急忙忙的回到了邯郸,赵括回来的如此迅速,却不是因为听闻秦王遇刺,而是听闻燕国派遣使者来献图,赵括听闻这件事,心里自然就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才连夜返回邯郸,回到邯郸,听闻刺客已经被抓住,秦王安然无恙的消息,赵括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嬴政看着面前气喘吁吁的父亲,实在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我有没有告诉过你,若是遇到唤作荆轲的,就不要见他!要将他抓起来?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呢?”,赵括怒气冲冲的质问道。嬴政有些尴尬的说道:“我不是没事吗...我提前做好了安排,王宫内有武士把守...”
“他手里有把从徐夫人那里买来的匕首,有匠人为匕首淬毒,他只要伤到你,你就得死!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劝告?!你到底想做什么?!”,赵括愤怒的说道。
嬴政瞪大了双眼,他好奇的问道:“父亲,我很小的时候,您就告诉我要提防一个叫荆轲的,可是那荆轲跟我的年纪差不了多少,您是怎么知道他会行刺我的?而且...您怎么知道匕首是哪里来的?我实在是不明白啊...”,的确,在嬴政看来,整件事都太古怪了。
父亲是怎么知道一个叫荆轲的人会来刺杀自己呢?当他第一次告诉自己提防荆轲的时候,自己才不过十几岁,荆轲比自己也大不了多少,嬴政迫切的想要得到答案...赵括沉思了片刻,方才说道:“荆轲曾来过赵国,我观察他的言行,就发现这个人胆大包天,又曾听闻他非常的厌恶秦国...故而如此。”
“其他事情,你就不要多问了,总之,你要听我的话...不要再这样冒险。”
嬴政只能压下心中的求知欲望,答应了赵括,随后又将自己制止将军们讨伐燕国的事情告诉了他,赵括真的有些惊讶,他看着面前的君王,不由得点着头,说道:“很好,你可以不因为自己的愤怒而下达命令,这已经算得上是贤明的君王了,不过,你要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
“一王天下,他意味着很多,不只是在军事上对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