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平凡的间谍2再生 > 第20章 最后稻草

第20章 最后稻草

凯西在明确具体经济战争策略后,便不断游说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生产以压低国际油价。

当时沙特的处境危机四伏。北边,伊朗和伊拉克正进行一场长期战争,战火随时可能蔓延至其他国家,而霍梅尼领导下的伊斯 兰激进政权不断煽动沙特境内的什叶派教徒叛乱,威胁沙特的石油生产重地(如东部qatif省)。

西边,则是叙利亚和北非的利比亚,也和伊朗一齐反对沙特的王室政权。

最让沙特王室不安的是东北部的阿富汗战争,证实了苏联意图向波斯湾扩张势力的野心,而且加上苏联在中东南部,也就是也门和非洲东北角对左派政 府的援助,使沙特王室感受到了苏联的压力,四面楚歌孤立无援。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美国人出手了,不仅是打击苏联,还利用沙特将美元与石油绑定,巩固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针对沙特的危机感,美国不遗余力地在各方面进行拉拢,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力提供军事援助,增加沙特王室的安全感和对美国的依赖。

1981年4月美国为了中东安全建立了中央指挥部(u. s. central mand),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卫沙特王室和油田,为了照顾到沙特对美国驻军的敏感性,中央指挥部的总部设在美国本土。

并且,里根政 府甚至不顾以色列和国内犹太人的反对,向沙特出售最先进的空中预警机,波音e-3“望楼”预警机(boeing e-3 sentry awacs),及其他先进战斗机以增强沙特的空军力量。

里根还运用总统特权,不经国会批准向沙特输出先进的地对空刺针(stringer)导 弹。

1985年初,美国开始为沙特兴建名为“和平盾”(peace shield)的防空系统,这是北约组织以外应用尖端科技最广的全面防空系统,把空中预警机及分布沙特各地的17个远程雷达站收集的数据与5个地下指挥中心连网,协调指挥和控制。

为了表示保卫沙特的决心,美国还派出数百名技术人员和军事顾问长期驻扎以协助“和平盾”系统的操作。

在1984年里根竞选连任的活动中,政 府各部要员纷纷呼吁油价应该下降至合理水平,以刺激美国及西方的经济复苏。

国防部长温伯格认为:“我们供应沙特阿拉伯武器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它压低油价”。

1985年2月在里根刚开始第二届任期,沙特的法赫德国王(king fahd)便正式出访美国。

里根总统在接见他的时候,一方面保证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安全,另一方面表示关注油价走向,指出低油价将有利美国经济的复苏。

沙特终于被美国的“诚意”打动,同时也为了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决定大量增产。

据温伯格回忆,“他们事先向我们发出预警,说会大量增产”。

沙特石油部长早已一再警告其他石油输出国,不会坐视自己的石油市场被侵占。

1985年下半年,沙特石油产量从日产不足200万桶飞跃至900万桶。油价从每桶30美元下跌至12美元,甚至最低到8美元,苏联一下损失了上百亿美元的卖油收入,差不多是它对外贸易收入的一半,简直是场噩梦。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 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大家逐渐对广场协议开始熟悉,一句话概括就是美国为改善其贸易问题而采取的弱美元政策。

广场协议原本更多的针对当时向美国叫嚣的世界老二,日本,没想到歪打正着,美元贬值令苏联的石油出口雪上加霜。

随着西方各国一步步在外汇市场系统地抛售美元,在此后12个月内,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贬值25%。

原本是想纠正美国的贸易逆差,刺激美国货出口,减少外国货进口,但对苏联经济却有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为国际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而苏联的贸易伙伴以欧洲及日本为主,结果是即使油价不变,苏联的卖油收入也将因美元贬值而减少。

中央情报局在1986年5月的一份秘密报告描述了苏联面对的外汇短缺困境:“在能源价格不振,石油产量走下坡和美元弱势的处境下,苏联购买西方技术、农产品和工业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