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迭儿可是大汗的奴才,李洛就是我的死敌!”
汉将史弼,吐蕃将领玛巴朗结等人也纷纷表态,让云南王放心。
云南王冷笑道:“本王相信你们的忠心。但你们的安南大军,毕竟是李洛统带过的。你们回到军中好好敲打一番,整顿整顿军心。”
“喳!”安南军众将一起领命。
“传本王将领,准备拔营出兵!”也先帖木儿下令,“大军的马蹄,会让他们颤抖的!”
十一月二十二,昆明城外的原野上,数以百计的僧人在法坛上诵经,为大军祈福禳灾。
还有大群披头散发的萨满太太(女巫)摇着发铃,围绕着敬献牺牲的祭台狂舞,口中念叨着玄而又玄的咒语。
法螺声,钹磬声,法号声,诵经声,念咒声响成一片,在袅袅燃起的烟雾中显得更加神秘肃穆。
这也是蒙古大军出征的传统了。
云南王亲自率领大批将领参加法事。大喇嘛节朵思手持一根骨杖,来到云南王面前,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将手放在云南王刮得精光的头顶上。
而云南王也恭敬的双手合十,闭上眼睛。
末了,又有一个佝偻着腰的萨满老太太,裂着瘪瘪的嘴巴,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用法刀割破手指,将血涂抹在云南王的脸上。
云南王立刻睁开眼睛,感觉似乎拥有了某种神秘的力量。
他站起来,仰起头张开双臂,好像拥抱他的腾格里:
“长生天赐予我力量,成吉思汗赐予我勇气!请让我用鞭子鞭策我的战马,降临到敌人的面前,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就算我的生命被长生天收走,执法者也要将惩罚进行到底!”
“只要影子一天没有离开身子,我的马鞭就一天不会离手。只要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胜利就将属于苍狼白鹿的子孙!”
他猛然转身,看着自己的一群部将,“拿起你们的刀,带着你们的大军,往东出发!那里有你们的荣耀,有你们想要的…一切!”
蒙古和色目将领们一起举臂高呼道:“伊拉塔!伊拉塔!(必胜)”
听不懂蒙语的汉军和段家将领,也只得跟着一起高呼“伊拉塔”。
“开拔!”云南王大手一挥。
这个男人此时一双眼睛亮的怕人,浑身热血沸腾。有多少人,能率领几十万大军出征的?
真的没多少了。
云南王一声令下,大批元军拔营离开昆明,往东进发。
披甲战兵高达三十八万!其中光骑兵就有十三万之巨。
随军的奴隶将近二十万人,还有十几万匹战马,十几万运输辎重的牲口。
气势壮观无比。如此大规模的队伍,当真令人胆寒。
前锋已经到了一百多里外的弥沙县,后队才刚刚离开昆明。大军前后绵延百余里!
云南王登上弥沙县的石林峰,看着巨龙铁流一般滚滚东进的大军,不禁豪气干云,凭借仅有的一点汉学,开口吟诗道:“大军一百万,滚滚向东边。东边去作甚,为底打江山!”
“大王好诗啊!”一个汉人模样的中年大将笑道。
“想不到大王也会作汉人的诗!”一个相貌沉毅的蒙古大将也出言夸赞。
这两人是忽必烈派来协助云南王指挥大军,参赞军机的。
两人说起来都是大大有名。汉人模样的名叫李庭,是参与灭宋灭阿里不哥的名将,很得忽必烈信任。
但是别看李庭名字是汉人,长相也是汉人,其实是个女真人,只是改为汉姓而已。
李庭作为早就汉化的女真贵族,当然是读过不少书的,本人也颇有文才。就云南王这打油诗,他是打心眼里瞧不上。
另一个蒙古大将叫博罗欢,也是一个胸怀谋略的智将。
这两人都是忽必烈心腹,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云南王毕竟年轻,就算能力出众,统帅几十万大军忽必烈也不会真的放心,所以派两人来给云南王把关。
“我的诗,就是一堆不能烧火的湿牛粪!”云南王笑道,作为忽必烈最出色的孙子之一,他还是很靠谱的,起码有自知之明。
“大王,我们要加快速度了。”李庭道。“派人快马通知前面的驿站和官府,让他们平整不好走的路段,拓宽狭窄之处。”
云南王点点头,下令照办。
大军沿着驿站道路前进,即便元朝驿站发达,道路比宋代大有改善,这一天也才能走出一百多里。主要是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