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左相在李翰林去江淮那几天去了江南道,着手金矿开采事宜,尚未返回。”高力士及时小声的提醒道。
玄宗轻轻摇头叹道:“老了老了,竟忘了这件事。那就把杨钊也叫过来。”
陈玄礼一听叫杨国忠过来,顿时忙上前一步,向玄宗抱拳道:“陛下,为何要叫杨钊过来?”
他的语气显然对杨国忠成见极深。杨国忠仗着杨玉环在圣人身边得宠,这几年可是捞了不少好处。现在陛下居然还记着他,可见他的钻营能力。还好及时处死了杨玉环,不然以后这个杨国忠对朝廷的危害只怕比右相有过之而无不及。
玄宗叹道:“朕赐太真白绫,实在于心不安。叫杨钊过来,也算安抚一下杨家吧。”
陈玄礼还要再说什么。李夕李白在他身后赶紧扯了扯他的后衣襟。
陈玄礼偏头看到‘李白’动作,他轻叹一声,不再说话。
高力士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将太子李亨和独眼杨国忠带到了行帐。
太子脸色平静让人看不出他此刻的心情。而杨国忠则明显有种忐忑不安的感觉。
“陛下!”太子和杨国忠先后向玄宗行礼。
“免礼。”玄宗此刻又恢复了些许帝王之色。
太子站定后,问道:“陛下叫儿臣来有何吩咐?”
“此番社稷生变,朕苦思良久,京都长安不能弃。所以朕决定率军回京……”
玄宗话未说完,太子、陈玄礼齐齐拍起马屁来:“陛下圣明!天子天威浩荡,潼关叛军必定闻风披靡。”
太子继续道:“那儿臣这就去安排,大军明日返程。”
玄宗摆了摆手:“不急。返程之事不用太子操心。我另有要事交付于你。”
太子眼睛狐疑的转悠了两圈:“请陛下吩咐。”
玄宗目光如炬的望着太子:“我要你去汉中筹粮。无论如何至少筹集半月所需的军粮。”
玄宗目光如炬的望着太子:“如今除了潼关方向的叛军,西域、漠北皆起战事。而关中粮草来源暂被阻断,这是关系到将士们生存的大事。所以我要你去汉中筹粮。无论如何至少筹集半月所需的军粮。”
“这……”太子有些迟疑,不知该答应还是不答应。
虽说汉中沃野,也是主要的产粮区。但因为离长安近,所以日常没少从汉中征收粮食。现在要去那里征集半月的粮草只怕非常困难。万一激起民变他这太子之位就不保了。
“你有异议?”玄宗语气有些不善,双眼死死的盯着他这个儿子。
太子无奈,唯有先答应下来:“儿臣无异议,儿臣领旨。”
“好!”玄宗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向杨国忠道:“杨钊!”
“臣,臣在!”杨国忠战战兢兢地回道。
如今的杨国忠,失去了杨玉环这个大靠山,想必玄宗一定不再喜欢他。没了玄宗的宠信,那这几年嚣张跋扈得罪的人可就对自己虎视眈眈了。所以他的内心极度的害怕,不知道玄宗要如何安排或者处置他。
只听玄宗道:“杨钊,朕派你为督军,前往朔方督战。务必让王忠嗣尽快击退漠北的突厥诸部,以便率军回京,助力剿灭叛乱。”
杨国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杨玉环已经不在了,而玄宗待他依然如以前。这次竟然委以如此重任。他怎能不喜出望外:“是,陛下。臣定不负所托!”
而陈玄礼、李夕李白还有太子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失去了靠山的杨国忠,一个并没有什么才能的杨国忠,玄宗为什么还要如此信任他?
不过陈玄礼看玄宗现在恢复了几分干练,他也不敢提出太多的质疑。太子刚才差点触了玄宗的逆鳞,此刻也是沉默。而李夕李白觉得此次任务基本完成,没必要横生枝节,因此对玄宗的安排也没有提出异议。杨国忠督军一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玄宗见无人反对,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继续道:“李爱卿!”
李夕李白向前一步:“臣在。”
“朕封你为征讨大将军。亲率龙武军驰援潼关,一切军机事务由你定夺。包括长安城中的军队都交由你安排。你就给朕一句话,多久能够平定叛乱?”
这话李夕李白还真不好回答。现在叛军势头正盛,而守军粮草严重不足。龙武军再回援长安,只怕长安城里的粮食只能撑上3-4天。所以这事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太子能筹集多少军粮,要多久时间运到长安。这些都会影响到战争用时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