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有二心啊。还请侯爷饶了安坤这一回,也给西堡司陇家一共机会。”
朱由栋疑惑道:“陇家?那陇胜也是陇家的人?”安坤道:“是的,不过是陇家旁支,由于以前和我有些交情,所以靠安家多些。”
朱由栋恍然大悟道:“可以,你让人明天和岐候他们一起去西堡司吧,劝陇家尽早投降,接受朝廷改土归流,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安坤见朱由栋答应,当即保证道:“是,我一定劝说陇安藩接受改土归流。”
朱由栋也不管安坤说的是不是真心话,但是有大量苗人帮助的朱由栋一点也不担心安坤耍什么花样。如今安家的人尽数在自己的掌握之下,朱由栋还巴不得安坤整出些什么事情来,还将安家一网打尽。
看着走开的安坤,朱由栋自言自语的道:“希望你不要在这个时候,给我弄出什么事情来,否则我真不介意将你安家连根拔起。”
第二天,各部就按照朱由栋的安排各自开赴自己的方向,朱由栋也带着杨加福,罗仁等人和两万大军出发。经过七天的行军,冬月二十这天到达了木夸营。
这里已经是普安州,刚到达普安州朱由栋就接到消息,那嵩在元江起兵抗清被吴三桂带大军团团包围。已经攻城达一月有余,可能已经城破被杀了。
朱由栋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呆住了。那嵩在元江抗清,怎么自己一旦消息都没有,这对自己是多大的帮助,而且对于云南的军情一直都没有个确切的消息。
朱由栋顿时就对负责传提军情的侍卫道:“怎么回事?”那侍卫是以前保定整军的时候,林壮组建军情司留在朱由栋身边负责传递消息的。现在见朱由栋来问当即也有些慌了道:“回侯爷,小的也不知道,林大人没有传消息来。”
朱由栋顿时就拉下了脸道:“立即让林壮给我到贵州来,他的军情司是做什么的,如今云南的军情多重要,那嵩在元江起兵抗清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多有利的事?他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那侍卫不敢再等,当即就出去给林壮传令。朱由栋又看向另一人,这人是锦衣卫的人。但是锦衣卫居然也没有任何信息传来,那人见朱由栋看向他,顿时也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消息来。
锦衣卫的人见朱由栋脸色不对,顿时也出去给锦衣卫的赵世超传信,让他立即赶到贵州来。
见自己的两大情报系统,都没有云南的情报。朱由栋只好把注意又打到了苗人身上,本来在贵州无往不利的苗人,这才也没办法了。
罗仁道:“侯爷,不是苗人不出力,而是在云南那边,不光是苗人,还有大量的和夷族人,还有大量的彝族人。我们苗人想在那里打探情报也不容易,反而是汉人去好打听些。”
朱由栋奇道:“这怎么可能,山里的人还有愿意和汉人打交道的?”罗仁道:“当然有,我们贵州主要是播州之乱,后来又有奢安之乱。让四川和贵州的官员对苗人都怀恨在心,如此一来苗人也就愿意和汉人打交道了。”
朱由栋道:“这和云南的彝族人有什么关系呢?”罗仁道:“但云南不同,云南的官员要受沐王府的节制,沐王府在云南镇守几百年,云南的各族百姓都十分信服沐王府。所以各地百姓都愿意让沐王府来主持公道,反而愿意和汉人打交道了。”
朱由栋道:“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但云南也有量的苗人啊。”罗仁道:“这都是一样的,有沐王府压着,云南的官府也不敢太过分,所以云南的苗人也就和其他的族人一样信服沐王府。”
朱由栋知道沐王府也不可能就如外面说的那样干净,但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能给道他们一点好处,只要他们能活下去就会觉得这是太平盛世。哪怕有太多的不如意,只要不是走投无路都不会和官府对抗。
朱由栋听了罗仁的话后,当即就找来了军情司的人道:“你先调二十个人跟着罗仁的部下,先去云南打探消息,看看云南的具体情况,如果有发现我大明的军队,尽量指引他们到贵州来集合,如果实在是太靠近滇北一带的就让他们进入四川。”
两人立即答应,朱由栋对罗仁道:“你先多调派些人出来,尽快进道云南打探消息,指引云南的抗清军队撤到贵州或者四川,让清军在云南多消耗我们抗清军队一个人都是我们的损失。”
罗仁道:“侯爷放心,我这就挑选机灵的人进入云南,尽量让抗清的部队撤到贵州来。”随后罗仁和军情司的人自去安排。
朱由栋安排好向云南打探军情的事情后,在营里逛了一下。就看见有一个复明军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