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而且两人都隔这么多年不碰面了。居然还一直在心里惦念着。这个路明达还真是一个长情的人啊。
“路明达啊,你这人还真够有意思的。小学同学,你那时才多大呀。居然喜欢我们玉芬这么多年。怎么不早派媒人来提亲啊。不怕我们玉芬嫁给别人啊?”
天衣这话是说给婆婆听的。
看吧,妈,你就别操那么多心了。玉芬和人家是同学。人家是日深生情那种。并不是你想的人家没事,乱招惹你家闺女。
小学同学?
卫大娘在一边听着,这才明白内情。
卫大娘家住桐木镇边上的小李庄,紧靠着桐木镇。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河一块田地。玉芬小时候,她忙得厉害,顾不过来。喜奶奶照看家,看着老三卫树生,还经常被人请去接生。看不过来。她就把玉芬送到了娘家。玉芬就跟着外婆家的孩子们,在桐木镇上了小学。一直上到小学三年级,才被接回卫家庄。因为卫家庄离桐木镇十几里路。再去上学就不方便了。玉芬又是个女孩子,庄里同年龄的女孩子没有一个上学的。自然也就没人再提送她上学的事。玉芬自己倒是说了几次。那时她还是个小孩子,也没有人当回事。就这样玉芬辍学了。
“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家里人送我去学了两年医。回来到镇上当了一个医生,现在还不是正式编制。在医院里玉芬陪她奶奶,我们才又见面了。”
卫大娘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她想起来了。两年前,喜奶奶生了一场大病,在镇上住了一个月的院。她忙着家里活。在医院照顾喜奶奶的事,都是由玉芬来做的。这样算起来,玉芬和路明达已经偷偷谈了两年了。卫大娘不由拿眼剜了一下自己闺女。这么老实的一个丫头。没想到,在她眼皮子底下埋着这个秘密。两年了,她都没看出来一点苗头。现在回头想想,这两年,的确也是有一些苗头的,只是她没往那方面想。
这两年,她忙活着一大家子人,没时间去走娘家。玉芬就经常往外婆家跑。一个月总得去两三次。家里人都说那是因为玉芬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所以和外婆家的人亲。她也是这么认为的。没想到猫腻在这里。
“我也总要过玉芬,想找个媒人来提亲。玉芬说她二哥还没结婚呢。家里人为了二哥的事都快愁死了。她想等二哥的事过了,再说她的事。这不,二哥结婚了。我才来找玉芬商量一下,看什么时候找媒人来提亲合适,没想到……”
路明达不好意思地笑了。
话说到这儿,事情总算是弄明白了。
天衣觉得这真是挺好的一门亲事。
“还不快走你,以后要再敢来招惹我们家玉芬,看不打断你的腿!”
卫大娘冷哼一声。突然而来的这一句,天衣怔了一下。事情挺好的呀。她婆婆这是怎么了。多好的一门亲事。小伙子家庭条件不错,两人也有感情。她婆婆应该高兴才对。这又是怎么了?
“妈?”
玉芬才刚一开口,就被卫大娘劈头盖脸一阵骂,
“没脸没皮的,哪有丫头子背着家人,自己找对象的。还不快回家做饭。”
哦,原来弯在这里。天衣这才明白,婆婆为什么生气。公婆这一代人,大多思想保守,老脑筋。觉得闺女自己谈对象,是件丢人的事。
“那个——”
路明达还想再说点什么,被玉芬一把拉住,
“你先回去吧。别再惹妈生气了。”
路明达顺从地点头,起身向卫大娘行了一礼,
“婶,我先回去了。明天我会请我娘请个媒人来。”
说完走了。走几步,不由又回头看了一眼玉芬,眼里有着担忧。
卫大娘一直虎着脸,也不说话。看路明达走远了,才转头对闺女骂两句,
“你这丫头,这样的事万一被人看到了。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当闺女的啥最重要。名声你知道不?没了名声,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做人。这当女人的,尤其是在当姑娘的时候,一定要千万小心自己的名声。”
卫大娘这样说话,意思就是她同意这门亲事了。就是闺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玉芬当然明白她妈的心意。赶紧点头,
“妈,我知道了。这事明达刚才已经和我说过了。就是他回家去找媒人,也不会和媒人说我们已经谈好了。这事他连他妈都不会说。他说,他回去就直接对他妈说,他在镇上看到一个以前的小学女同学,一打听还没有对象,想托人说一下看看。”
这个路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