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赵大爷一直在家里帮着忙活。天一黑,赵大爷才回自己家,看着自己闺女去了。
邻居几个大娘婶子,原是一直陪着她们娘三个的。直到晚上十点多,最后两做陪的婶子又劝了她一顿,让她想开点,才回了家。临走时还不放心,叮嘱了又叮嘱。没办法,谁家都有一窝大人孩子,女人们哪个不得伺候一大家子。忙着呢。
白天经历了孩子丢失,再到找回。再到老少爷们来帮着忙活婆婆的葬事,再到大娘婶子们转着她,安慰着她。忙着给婆婆做老衣,穿衣放进棺材。有两个和她关系好的嫂子,一直陪着她,给她说宽心的话,劝她吃点东西,劝她往开了想,往后了看等。
白天总归是热闹的。但一到了夜晚,所有人都退去后。只留下她们娘三在这个院子里。尤其是旁边还放着婆婆的棺材。孟香如的心里就充满了悲凉。仿佛院里的夜色一下子全涌进了她的心里。把她的心堵得满满的。黑色的,冰冷的,看不到一点希望的。
那箱子,那柜子,那床。
想想,这些东西还都是她当初结婚的时候买的。件件都还没有旧。她嫁过来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楚。她一个郊外农村的姑娘,能嫁到这城里来作媳妇。而且这个家庭还是书香门第。公公婆婆都是体面人。男人长得眉清目秀,对她说话的口气,看她的眼神,都让她觉得,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常说,女人一生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出生,一次就是嫁人。孟香如觉得,出生她虽然选了个贫寒农家。但这嫁人,她真是挑对了。以后,她就会过上人人羡慕的好日子。
结婚那天,鞭炮响得把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上的鸟儿都惊得扑棱棱飞了。
村里的老人说,这是应了她的景了。说明她嫁了高枝了,从此以后就要过上好日子了了。
结果呢?
孟香如的目光落到柜子上,那里面放满了她的衣裳。那都是前些年,男人和公公还活着的时候。家里日子还好过的时候。男人给她扯下的。男人一直都很疼她。从来都没有在吃上和穿上亏着过她。婆婆也是一个好婆婆。从来也没有嫌弃过她农村出身,也没有在细处拿捏过她。除了男人死后,有一段时间,婆婆对她看守得比较紧,对她极不信任。那是因为担心寡妇门前是非多。毕竟两个寡妇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不容易。她的那些鲜亮衣裳,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一件件锁进那柜子里的。
现在呢?
公公婆婆死了,男人死了。
诺大的一个家,只有她和两个孩子了。
两个孩子还小。以后她要怎么办呢?
再走一家?改嫁?这条路她不愿意走。两个孩子这么小,她若是带着两孩子走到另一家,那家男人若是对孩子不好,那她可就真没有路走了。即使那家男人对孩子们好,她也不能让孩子们走到别人家,喊别的男人爸爸,姓别人家的姓。赵家一向人丁单薄。她必须得给赵家留个根。再改嫁一家是不行的。若是走坐地招夫的路。她也不愿再走。已经错过一次了,她绝不会再错第二次。一想到这一次两个孩子差一点……而且还害死了婆婆。
孟香如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她感觉到眼泪流下来,伸手擦掉了眼泪。从此以后,她就一个人了。她下了决心,她这一辈子再也不嫁人了。她要一个人养大两个孩子。不管有多难,她都不会害怕的。她相信泉下的男人和公婆一定会保佑她们娘三个的。
一旦认识到这个现实,孟香如的心境就变了。再看这屋子,看的角度就变了。她心里盘算着。婆婆要办葬事能花多少钱。手头还有陆天衣租房子的那些钱。用这些钱办过婆婆葬事,也就不能剩下几个了。房子以后继续往外租着,能得一些钱。不过这些钱得存下来,给两孩子上学用。她主要就是想办法做个什么事,能挣一些钱。只要能挣够娘三个的生活费。这样日子就能过下去了。
万一两孩子有大的花销,实在不行的时候。她就把这片老房子一分为二,卖掉一部分。或者直接卖完,到时候再租一个地方住也行。当然了,只要还有一点办法,她也不会卖掉赵家的祖业。更何况,她还想着,儿子长大了,总得要娶媳妇,到那时她也老了,要花那么多钱哪里去弄。到那时候再卖掉老房子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