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梁山君子剑 > 第十章 仁益号中两狐狸

第十章 仁益号中两狐狸

手机访问:m.xinwanben.com

转眼就到了第三天的清晨,早有计划的张恩辟在天还不亮的时候就开始了忙活。

先是借着篝火散发的光亮,换上了李儒的外衣,幸好李儒穿的是相对宽松的文人襕衫,不然的话张恩辟还真穿不下,届时就只能穿着那身花哨的道袍进城了。

一番准备过后东边的天空开始有了微微的光亮,南玉又递过来放凉的开水和备好的干粮,张恩辟三两口吃完,拍了拍衣服上的草屑对留守的二人说道:

“李兄且先穿着这身道袍将就一下,我快去快回!”

“南玉,你也要照顾好李兄,不能有任何闪失!”

先是用宋话辞别了李儒,又用普通话提醒了一下南玉,张恩辟这才背着装有玻璃瓶和另一件道袍的背包,牵着那头吃饱喝足的驴子朝着山下走去。

好在这几天每天都要下山取水,这条荒僻的路径张恩辟已经是走的精熟。打着火把,拽着驴子,沿着薄雾冥冥的山间小道一路不停,走了快大半个钟头终于来到山下。

此时东方开始有了霞光万道,张恩辟稍稍分辨了一下方向,就朝着李儒指点的方向一路南行。

这一走就再没有停歇过,等到太阳完全出山之时,张恩辟已然路过了两三个村庄,这条所谓的官道上也陆陆续续有了行人。

由于张恩辟身材高大,面皮白皙,这一路的回头率着实不低,沿路上有那好事的路人时不时的喝彩和攀谈:

“好个白面书生,恁地的俊俏!”

“这位官人可是要进城走亲戚?俺这里有上好的果子,尽是早间现摘下的,端的新鲜干净,恁先来两个尝尝吧……”

随着距离县城越近,路上的行人也越多。据张恩辟观察那些农户、轿夫、小商贩大都穿着既短又粗的布衣,而稍微有身份得人都身边跟下人仆从,穿的也是交领或者圆领的长袍。甚至不分老幼男女,很多人还喜欢在头发上插上一朵鲜花!

真是让张恩辟大开眼界,他倒是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人穿着打扮就这么前卫。

托了这身襕衫和头巾的福,盖住了他满头的短发和内里穿的卫衣,不然真不知道会招来多少异样的眼光,甚至是麻烦。

就这样,张恩辟跟着逐渐汇聚和壮大的人流,且走且看,并且一路打听,等到大约上午九点左右,终于来到了大宋朝廷治下的京东东路潍州昌乐县县城的南大门——迎薰门。

看着眼前青石为基,砖土混筑的真实的宋代城墙,张恩辟不仅有些感慨,这么雄壮坚固的城池为什

么在短短的一百年里先后在辽人、金人、蒙古人的马蹄下一次又一次的失守?到底是所谓的天命有归,还是说是目前主宰着这片土地的赵家是一窝实打实的饭桶?

“咣咣……快来看呐!县衙出告示啦!”

一声锣响让张恩辟回了神,原本打算去看看告示的他突然发现,那些在城门口挤成一团的百姓商人被新出的告示吸引过去了大半。他连忙牵着骡子,捂住背包趁机进了城。

这一进城才发现真叫个一墙之隔,两间世界。

进了城门又出了瓮门,首先映入张恩辟眼帘的是一水儿的临街正店从南到北,从低到高排列着。全都是挂着或挑着高低不同的旗子、幌子,尽数写着大大小小的店名和招牌。

有卖漆器箱笼的“协和盛”;有做炊饼馒头点心的“大德兴”;还有叫做“萃银楼”的首饰铺子,以及数量最多的各种大小不一,有新有旧的酒楼饭馆。

张恩辟漫步期间,身边走过的要么是走街串巷挑着担子的货郎,要么是提着花篮脆生脆气叫卖的孩童,要不是记得自家还没有彻底安顿下来,张恩辟早就忍不住逛一逛这原汁原味的宋代集市了。

就这么一步三回头,从南关到北厢,张恩辟终于来到了李儒嘴里的“清苑坊”。

清苑坊是一个聚集着昌乐县大大小小五家长生库极其附属建筑的小街,这五家长生库虽然都从事着典当抵押生意,但是各自的经营范围又有所不同,资金实力也是强弱不一。

有主做房产田地抵押质卖的“长今号”,有经营字画古玩的“仁益号”,更有私下兼营赌场和勾栏的“金元发”……

经过李儒事先指点,张恩辟略略看了几眼,就来到了仁益号。先是在店铺门前的石头桩子上栓好了驴,再把胸前的背包用手拎着,施施然的走了进去。

“那汉子!你来当甚么?”

进门之后张恩辟还没落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