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千年莫忧 > 第5章

第5章

第5章

吕四娘,清朝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报杀祖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

据史书记载,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于死亡非常突然,于是在官场,在民间,便产生了种种猜想和传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吕四娘报仇削取了雍正首级。

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祺(岳飞的后裔)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案。曾静等人鎯铛入狱,后被满门抄斩,吕留良一家也未能幸免。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年仅十三岁的吕四娘秉性刚强,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于是只身北上京城,决心替全家报仇。途中巧逢高僧甘凤池,四娘拜之为师。甘授吕四娘飞檐走壁及刀剑武艺。

之后,吕四娘辗转进京,设计潜入乾清宫,刺杀雍正,削下头颅,提首级而去。民间又盛传雍正大葬时只得以金铸头代之,葬于河北省易州泰陵地宫。

吕四娘,康熙皇帝驾崩后,四皇子胤禛入主大统,改元雍正。此时,满清皇朝的基业已十分稳固,“反清复明”的浪潮在统治者的高压之下已转入低谷,狡黠多疑的雍正皇帝仍不放心,一旦发现反对朝廷的蛛丝马迹,就大杀出手,毫不留情。

浙江嘉兴有个着名的儒士吕留良,他本是明末秀才,入清后不再致力于功名仕途,一心闭门读书,修心养性,学问上堪称大家。他对清廷的专制暴虐心存不满,每能巧妙地诉诸笔端。其着作广为流传,颇能倾动士林,却又让清廷抓不到辫子,清廷对他无可奈何。吕留良有七个儿子,对儿子们的人生选择他只诱导而不干涉,长子名葆中,热衷于读书取仕,康熙四十五年以一甲二名榜眼考取进士,获得由紫禁城的午门进入正大光明殿晋见皇帝的殊荣,吕葆中得意洋洋,众人也喷喷称赞,吕留良却淡淡他说:“没啥稀奇,以后还不知下场如何!”果不其然,不久后吕葆中因“一念和尚案”受到牵连,琅铛入狱,终至忧郁而死。大哥不得善终,吕家其他儿子惶恐无措,吕留良谆谆告诫他们:“但能读书识时务,不必仕进取青紫。”儿子们听从了父亲的话,只在家博览群书,不再涉足考场。

吕葆中客死京城后,妻子林氏万念俱灰,带着刚出世不久的女儿吕四娘投靠到公公吕留良门下。只过了三年安稳日子,吕留良又因病去世,林氏母女再度失去依靠,索性遁入空门,辗转寄身于西湖山一座僻静的尼庵中。尼庵中的日子平静如水,晨昏诵经,白天劳作,过得十分艰辛,林氏已没有其它念头,只盼着女儿四娘一日日成长起来。转眼十年时间过去了,有一天,吕府的老仆人吕德忽然寻到了尼庵,他一身尘土,满脸焦虑,必定是有什么要事,林氏忙把他请到房中。吕德也顾不得落座,勉强调匀了呼吸,急不可待地向林氏禀报:“大少奶奶,事情不好了,吕府己被官府查抄,满门老少都惨死屠刀之下,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特寻来通报您,赶快带着小姐逃命吧,怕官府还会找来哩!”

林氏一听这消息,头“嗡”地一声,仿佛失去了知觉,身子摇摇晃晃眼看就要倒下,吕德连忙上前扶住,使劲掐她的人中,才醒转过来,吕德无心仔细述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催林氏赶快收拾行李逃命,林氏也不敢迟疑,草草捡了些简单的衣物,捆成个小包袱,然后牵着女儿去向庵主辞行,只道是家里出了事,得回去看看,就跟着吕德上了路。

其实吕德也不知道带着她们母女朝哪里跑为好,只捡一些偏僻少人的小路往前走,心中全没有一点目标,他们一面不停地走着,一边听吕德断断续续述说全家遭难的始未:湘中士子曾静游学来到嘉兴,在南湖雨楼中与当地人士谈诗论文,吕留良的门生严鸿逵、沈在宽等人也在其中。他们与曾静相谈得甚为投缘,便把整理出来的先师语录拿给他看。曾静原来也读过一些吕留良的传世之作,对他佩服不已,如今又见到这些秘本珍言,不由得击节赞叹,心中隐藏已久的“反清复明”大志被激发得沸腾起来。可惜自己是一介书生,手无寸铁,无以成事,想来想去,想到了手握重兵的川陕总督岳钟琪,此人是岳飞的后代,倘若能晓以大义,料定必会恍然醒悟,举兵反戈,复明大业指日可待。

曾静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劝导信,派弟子张熙送往西安,满心以为岳钟琪必为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