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旁敲侧击,莫忧询案情。
义正词严,如玉论纲常。
马车上,莫忧与杜音音相视一笑,莫忧道:“原来杜姐姐也瞧出春霞那丫头有问题。”
杜音音摇头笑道:“她不过是个丫头,能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她身后的主子。”
莫忧心中一冷,问:“杜姐姐曾过说,忆人是红玉坊最近从外地买来的?”
杜音音道:“正是,据说,是花了五千两银子买的,这个价钱,可以把聚花楼的彩云、莺儿、春薇七八个红牌都买走了,不是我小瞧红玉坊,它确实还没有这么大的手笔。”
莫忧眼前闪过丁青月的背影,是他吗?如果是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莫忧想起田婆婆,她是此生最重的恩人,养育之恩大过天,田婆婆十年的扶养、教导、爱抚,恩德早已浸入骨血,如果没有她,早在十年前,自己就魂飞魄散了。
犹记得那个夜里,田婆婆抱着小肚兜低低的哭泣,也许十年里,她不知多少次这样等自己睡熟后才一个人痛心的思念孙女儿,可是正是因为自己,她才忍痛割舍了这份至亲骨肉。
记得自己坚定的向田婆婆辞行“我一定要找到罗衣,把她带回来见您!”可是田婆婆却抱着自己哭泣“只要小姐平安就好”。
可是住进丁府的日子,莫忧一个字也没有提及,因为在第一次见到丁谓的时候,莫忧就确信,罗衣不在丁府了,以丁谓的聪明,他早就怀疑莫忧的身份,若是罗衣在丁府,他一定会让罗衣露面,以试真相。
瞧瞧,真相就是这样,悠然就是莫忧,罗衣也确实不在丁府,不知道这十年里罗衣在哪里,过的是什么生活,但是莫忧已经在心里肯定,这个局是丁谓布的,贼没有抓住,太后也发了话“作罢”,那么罗衣就成了最好的诱饵。
可是,青月知道这些吗?他来做什么?
莫忧沉闷不语。
马车径直从侧门进入揽月居院内,莫忧还在发呆,杜音音笑道:“不去看看颜公子吗?”莫忧回过神,粉脸染上绯红,杜音音跳下车,笑道:“我去忙我的,你自己看着办吧。”盈盈笑着走了。
莫忧垂着头,忆起颜如玉羞腩的脸庞,忍不住喜悦满怀,心里柔软甜蜜,步伐轻快的穿过花径来到花园,夜幕时分,房中已亮起灯光,桔黄暖和,莫忧的心跳加快,步子却慢了下来,她嘴角扬起笑,一步步走向门口。
屋里有人说话。不是读书声。
莫忧停在门口,屋里传来笑声,是颜如玉和另一个男子的笑声。
如玉的朋友?可是,如玉初至京都,哪来的朋友?莫忧想起颜如玉曾说起京城的史大人,莫不是史大人得知他来到京都,特来探望?
莫忧犹豫着是进去,还是离开。史大人是为官之人,而自己是在逃钦犯,虽说案子已结,到底不敢张扬露面,自己生死事小,若是连累如玉与杜姐姐,则死不瞑目了。
莫忧慢慢的转身准备进自己的房间,房中两人却收了笑,聊起话来,莫忧挪不开步,站在门外听了听,无非是些儒家百生、科场荣辱之类的话,两人谈得甚是投机,颜如玉连连称好,莫忧却听得无聊,她其实从心底里并不喜欢这种科举学究,但是又不能否认,念书之人若想有所成事就必须走这条路,闷想,且由他们先聊,我倒不如回房补个觉,恰好听到那个男子道:“小弟叨唠兄长了。”颜如玉回道:“项公子客气。”
莫忧一怔,项公子?这是个什么人?正思索着,两人已起身,往门口走来,一路书生话语,门“吱”的开了,颜如玉和一个锦衣少年并肩走了出来,莫忧则闪身隐在柱后,偷观那少年,只见侧面,难描五官,只瞧得肤色白皙如玉、眉目清娟,竟有几分女子的绝代风华。
两人鞠躬互谢,拱手而别,锦衣少年消失在廊角,颜如玉还在遥遥相送。
莫忧从柱后走出来,轻声唤道:“如玉!”
颜如玉扭头见是莫忧,迎上来,道:“姐姐回来了。”
两人进屋,桌上残席未除,莫忧笑笑,没作声。
颜如玉为她沏了杯茶,道:“听杜夫人说,姐姐是去探望朋友了。”
莫忧点头道:“正是,如玉这几日可好?”
颜如玉笑道:“甚好,这里静宓清雅,正宜读书。”又哦道,“哦,我还结识了一位项公子,他也是来应试的。”
莫忧笑道:“看得出来,如玉与项公子相见恨晚。”
颜如玉大喜道:“姐姐知我心也,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