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骨头都化成灰了!
“闭嘴。”少年低斥一声,皱眉道:“还愣着做什么,快帮忙!”
小厮这才知晓人只是昏了过去,忙应声,上前一步欲从他怀中接过白岐,却被少年侧身闪开,朝一旁努了努嘴。
“那里还有一个。”
小厮“哦”了声,忙跑到温氏旁边,半拖半抱地拽着她走,嘴里神神道道地:“这可别是半夜寻死,被少爷您撞到了吧?”
“少废话,快回去让外祖给瞧一瞧。”少年狠狠瞪了他一眼,总算是堵住小厮的废话。
白岐再醒来时,入眼的是靛蓝色床幔,侧头略一打量。
周遭摆设格外陌生,并不是自己家。
“你醒了?”隐隐有些熟悉的声音响起,令她皱了皱眉。
白岐拥着被子坐好,一脸警惕地打量坐在椅子上的少年,“你怎么在这里?”
少年低笑,忍俊不禁地看她:“你不必这般防备救命恩人,若是想对你不利,何须救你?”
抿了抿唇,白岐突然想到温氏,突然开始四处张望。
“我娘呢?”
少年挑了挑眉,“你是说那个跟你一起的中年妇人?”
“她在哪儿?”白岐咬唇,目光紧盯着他。
少年正欲开口,外面却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阿归,是岐丫头醒了吗?”
“陶爷爷”白岐瞪大眼,错愕地掉头,看着撩帘而入的老者,“您见我娘了吗?”
陶渊轻抚胡须笑道:“你娘没事,幸好救治及时,好好调养一番即可。”
母亲当真没死!
白岐发怔,眼圈红了红,不等陶渊反应,她便直接跪拜,哽咽道:“陶爷爷,谢谢您。”
陶渊大惊,忙道:“这是做什么,阿归,还不快把岐丫头扶起来!”
一边说,一边示意唤阿归的少年。
少年身影未动,好整以暇地坐在那,意味深长地道:“丫头,救了你母女二人的恩人是本少爷,不要搞错了。”
“阿归!”陶渊斥了他一声。
白岐挺直脊背,目光灼灼地看着陶渊,眼前老者医术高超,乃是当今太医院隐匿多年的院正。
据说当时两列侍卫亲赴白山村,奉新帝旨意请陶院正回京,可惜彼时白岐已入林府多年,无缘得见陶爷爷风光。
他说母亲无恙,她深信不疑。
至于身后的少年,她理也不理,只道。
“陶爷爷,能否让我去看看我娘?”
“自然,我带你去吧。”陶渊温和地说道,若不是白岐有前世的记忆,再加上白山村再无第二个陶渊,她定是要怀疑一下的。
眼前和蔼可亲的老者,常年乐善好施,平易近人,怎么就会是尊崇无比的院正大人?
将脑海中纷杂思绪抛去,白岐恭谨地跟在陶渊身后来到旁边另一间屋子。
屋内点着线香袅袅,温氏安静地躺在床上。
白岐哽咽着唤了声“娘”,走上前轻轻抚着她脸颊。
陶渊叹了口气,“你娘缘何会如此想不开啊。”
白岐没有应声。
好一会儿,她才想起家中的弟妹,惶惶起身,朝陶渊行了礼,道:“陶爷爷,阿岐家中还有弟妹,须先回家一趟,我娘她就劳您再多看顾一下,阿岐去去就来。”
“去吧,路上慢点。”陶渊叮嘱道。
白岐忙不迭点头,出了陶家边往东走。
陶家恰好坐落在村中最深处,紧挨着后山,青砖瓦房,正儿八经的二进宅院,是白山村最富足的一家。
白山村也不算大,全村不过二三十户人家,都是傍水而建,白岐顺着小河走了一小会儿,便远远地看到自家院子。
白逸林乃是举人之身,家中也算富农,三间瓦房,东西厢房则是辟了竹子建造,端的是清雅怡人。
“二姐,大姐回来了。”阿砚正踮脚趴在猪圈旁小心翼翼地喂猪,听到动静立马抬头看,顿时大喜。
白桢披着穿了一半的衣衫走出来,神色急切:“姐,你昨天半夜去哪儿了?娘也不在屋里,我正打算换了衣服和阿砚去找你呢!”
“娘昨天出去受了点伤,现在在村西陶爷爷家,我来就是想跟你说一声,一会儿你过去照顾娘。”白岐稳稳气息,声音平和地道。
至于温氏投湖自杀之事,瞧着一路走来大家神情正常,应当是那少年救人时,刻意放缓了动静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