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务必照最高规格来办。一下子又把京里的各大与之相关的官员给忙得脚不沾地了,大郎正好也被派了一桩公务,跑东跑西,忙得连休息时间都没了。一到晚上,只想倒头就睡,哪里还有时间与精力给辛湖写信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能这么轻易就让大郎娶到辛湖,大家说是不是啊……
☆、第142章 进京
却说大郎在京里忙得脚不沾地, 无暇顾无私事。
辛湖却因为一桩事情,不得不来京里一趟。
原来, 当年芦苇村人登记入籍之时,张婶婶想来想去, 最终还是把自己家的来历告诉给安修远了。
因为安修远本身就精明厉害, 又是大肆清查外来人口,诸如张家村,及芦苇村附近的一些小村落, 这些人, 他都要求大家把来历说清楚, 说好了要一一核对的。
陈家, 大郎已在军中, 安修远的人来登记时,辛湖也半真半假的一通话, 就令人以为他们真的是芦苇村的人,反正只说几年前, 他们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什么都记不太清楚,也正常。平儿,大宝,阿毛更加小,更说不清楚。因此还没人怀疑他们的身份来历。
但小石头的父族,朱家又不是普通乡户人家,还有个张家村在。张婶婶肯定不能象辛湖这样, 左一个不知道,右一个不晓得就瞒过去。与其令安修远事后来盘问,甚至如果有事牵扯,倒不如她自己坦言相告。
因此,她说:“小妇人身怀六甲,又带着几岁大的幼儿,在刘大娘的维护下,拼命逃窜,终与夫君等人失散。后来要不是因为遇上了大郎与辛湖,又被他们俩救到芦苇村来了,只怕早就死了,却也没能力去寻找夫君他们。”
刘大娘也在一边补述了张家村人的话,安修远当然知道当时的乱象,路上逃难的不少人确实是死在流民与官匪之手。听了她们的话,再一想那朱公子一家人居然也不管这母子三人了,心里对她们还很同情,自然不会怪罪他们。
“那现在你们准备怎么办?”安修远问。
“如果夫君有心,现在安定了也该过来寻我们。总不能我们老弱妇孺出去寻他们吧。再说了,小妇人实在不知夫君们去了哪儿。”张婶婶答。
原来,朱公子的老家,张婶婶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里,后来一家子出门时,才隐约知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