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吕布本纪之中华帝国 > 第一回

第一回

诗曰:

当年战神生五原,莽莽牧草隐豪杰。漠北朔风扬沙起,塞外虎狼啸山巅。烽烟四起山河乱,丹心报国入中原。六合天变英雄见,九州云惊龙出渊。

汉中平六年,即公元一八九年。

汉灵帝刘宏驾崩,其长子刘辨继承帝位。刘辩继位后不久,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争权夺利,国舅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张让等宦官,采纳司隶校尉袁绍建议,以皇帝名义发出四道诏书,召集四路人马来京城洛阳杀贼。诏曰:

朕闻败纪乱常,不曰无诛,害国伤时,岂能弥久?窃惟常侍张让、段珪等滥叨宠荣,恣生狂逆,不思报本之恩,复造滔天之祸。意喜者,一门荣贵,心怒者,九族诛夷。令诸侯于畿甸之方,挟天子于宫闱之内。上下切齿,咸思殄灭。朕素知卿等心怀忠义,讨戮奸邪,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诏书到日,火速奉行。宜体朕怀,遐迩知悉。钦哉。

那四路军马分别为:第一路,东郡太守桥瑁。第二路,河内太守王匡。第三路,武猛都尉、并州刺史丁原。第四路,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

却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生得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燕,走及奔马,膂力过人,能于马上左右开弓,百发百中,为人豪爽仗义,粗猛有谋,尝与羌胡大小百余战,威震西凉,统领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

董卓接到密诏,心下大喜,当即点起军马,陆续向东进发,命女婿中郎将牛辅驻守凉州,自与麾下猛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领兵往洛阳而来。

谋士李儒献计道:“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通表章,名正言顺,大事可图矣。”

董卓许之,令李儒作表曰:

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据州郡,一书出门,便获千金,京畿诸郡数百万膏腴美田,皆属让等。致使怨气上蒸,妖贼蜂起。臣前奉诏讨于扶罗,将士饥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诣京师先诛阉竖,以除民害,从台阁求乞资直。臣随慰抚,以至新安。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廱虽痛,胜于内食,及溺呼船,悔之无及。昔赵鞅兴晋阳之兵,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哪知情况有变,未等董卓四路人马到来,宦官集团先发制人,将何进骗入宫中杀死,何进部将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领兵与宦官开战,将众宦官尽数铲除,不留一个活口。董卓到来后,救下了逃出京城的皇帝刘辩及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桥瑁、王匡二人见何进已死,各自领军返回。何进及其弟何苗战死,其部众群龙无首,尽皆归顺董卓,故而董卓兵力大增。

董卓召来李儒,问道:“吾欲废帝,立陈留王如何?”

李儒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聚会百官,若有不从者,立斩之。则指鹿之谋,宜在今日。”

董卓从其言,吩咐于温明园中大摆筵席,明日请百官前来饮酒。

次日,董卓命骑兵于洛阳城中往来飞奔,邀请文武百官。众人皆惧董卓,不敢不到,遂陆续行至温明园内等候。

董卓闻百官皆至,乃徐徐策马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百官见董卓到来,先令从人执盏。

酒行数巡,董卓举起酒杯,劝诸位大臣饮酒。

之后,董卓吩咐停酒止乐,准备商议废立之事。

董卓开口道:“今有大事,众官听察。”

百官听闻此言,尽皆侧耳倾听。

董卓继续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以治天下,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况先君有密诏,言刘辩轻浮无智,不可为君,次子刘协聪明好学,可承大汉宗庙。吾欲废帝,仍旧为弘农王,册立陈留王为天子,以正汉室。尔诸大臣以为何如?”

在座诸位大臣听罢,皆默默无言,各自低头觑地,不敢提出异议。

这时,只见座上一人,推倒桌案,立于筵上,与董卓对峙。

那人大声叫道:“不可!不可!汝乃何等之人,敢发此语?欺俺汉朝无人物耶?天子乃先帝嫡子,又无过恶,安可废耶?吾知汝怀篡逆之心久矣,吾岂能容耶?”

众人大惊,视之,此人官拜并州刺史,执金吾,姓丁,名原,字建阳,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因何进降诏,遂引军至洛阳。当日倚恃兵权,敢出抗拒。

董卓大怒,厉声呵斥道:“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