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点头道:“好,宣他进来。”
不多时,阚泽带到,只见他一身渔翁打扮,走进帐来,与吕布行礼。
吕布问道:“汝乃东吴参谋,来此何干?”
阚泽抱怨道:“人言陛下求士,如大旱之望云霓。今此一问,甚不相合。黄公覆,你又错寻思了也!”
吕布反问道:“朕与东吴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问?”
阚泽解释道:“黄盖在于东吴,已历三世,乃旧功臣。今被周郎于众将之前痛决一顿,气无所出,特密告于我。我与公覆,情同骨肉,思无报仇之路,径献密书,归投陛下,拟将粮草军器以为托献。未知肯容纳否?”
吕布问道:“黄公覆特使先生来降,投降书在何处?”
阚泽道:“书信在此,请陛下过目。”
阚泽说罢,取出投降书来,并将其与吕布双手奉上。
吕布拆开书信,仔细观看,书曰:
东吴粮草官、水军先锋使黄盖泣血百拜,谨献书于中华帝国皇帝陛下:盖受孙氏厚恩,曾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加之行军无次,自负其能,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今应天顺命,率众归降。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际,盖为前部,粮草军储,随船献纳。因是投书,效命在近,乞无疑心,伏希听纳。赤龙七年冬十一月日,黄盖泣血百拜奉书。
吕布观看多时,忽然放下书信,哈哈大笑起来。
阚泽见此情景,顿时心下一惊,以为自己与黄盖的诈降计划为吕布所看穿。
吕布笑罢,方才点头道:“好好好,既然爱卿与黄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那朕就接纳尔等便是,麻烦爱卿回去转告黄老将军一声,就说朕同意接纳你们二人归降。”
阚泽听得此言,方才转惊为喜,与吕布再度拜谢,离开吕布军营,上船返回江东复命不提。
吕布待阚泽走后,将黄盖那封投降信交与贾诩过目。
吕布问道:“贾爱卿,依你所见,黄盖此次归降,其可信度究竟如何?”
贾诩仔细浏览一遍,正色回答道:“陛下,老臣以为,这其中八成有诈,不可准信。”
吕布又问道:“爱卿何以如此肯定?”
贾诩解释道:“其一,黄盖对孙氏效忠多年,屡立战功,绝非临阵倒戈之徒。其二,信中言辞模糊,虽然态度诚恳,但并未说明归降具体时间。所依据老臣看来,这多半是周瑜、黄盖二人联手,与陛下施展的一番苦肉计。”
吕布点头道:“爱卿与朕所见略同,朕方才之所以表示接纳黄盖归降,正是为了将计就计,引诱他主动上钩,朕一定要好好瞧瞧,他们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贾诩赞扬道:“陛下真乃料事如神之人也。”
吕布熟读三国历史,自然对整个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十分了解,在原本的历史上,即使是老奸巨猾的曹操,也因先前统一北方的胜利而骄傲轻敌,未能识破周瑜等人定下的连环计,故而最终惨败于周瑜之手。吕布身为穿越之人,自然不会重蹈曹操覆辙。
次日,又有军士来报。
军士称:“陛下,东吴副军师庞统前来归降。”
吕布自然清楚,庞统此次究竟是为何而来,但他依然表现出一副十分欢迎的样子。
庞统来到帐中,与吕布行礼道:“襄阳庞士元,参见皇帝陛下。”
吕布夸奖道:“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先生能够认清大局,弃暗投明,真英雄也。”
庞统谦虚道:“陛下过奖了,微臣不过明哲保身而已,何足道哉。”
吕布试探道:“不知先生有何妙策,可帮助朕击破吴军?”
庞统以为吕布早已上钩,便提议道:“微臣听闻陛下军中将士,多为北方之人,不善水战,对江东一带环境,难免有些水土不服。所以微臣以为,可将全军战船,以连环铁索相连,上铺木板。如此这般,人马登船,如履平地,不知何人可以抵挡?”
吕布故作一副十分高兴的样子,笑道:“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就依爱卿所言,还请爱卿先下去休息吧。”
庞统大喜,再度拜谢而去。
吕布在庞统离开后不久,便与诸将商议起来。
吕布问道:“诸位爱卿,尔等以为庞统所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