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下拜道:“陛下,末将不识好歹,一时冲动,误犯陛下虎威,还望陛下恕罪。末将从今往后,决定弃暗投明,归顺中华帝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吕布大喜,表示接纳曹彰,领军进入王宫大门,来捉拿司马懿与倩妮迪三世。军士们搜遍整个王宫,也未能发现司马懿、倩妮迪三世与国王艾里奥斯三人踪影,即使是土星将军萨图恩也不知去向。
有军士前来报告,称:“陛下,在嫦娥神殿的丁令前代女王水晶棺下方,发现有一条秘密通道,直通湖底。”
吕布疑惑道:“难道他们都从那条通道逃走了吗?”
左慈在旁笑道:“陛下放心,贫道先前早已算准,此次司马懿大限已至,在劫难逃,绝无逃脱之理。”
左慈话音未落,王宫的另一方向,便传来了一阵兵器碰撞的打斗之声,片刻即宣告结束。不多时,只见吕雯手提画戟,押解着一名五花大绑的战俘,前来与吕布报功。
吕雯上前禀道:“父皇,您看儿臣捉到谁了?”
吕布并不认得那名战俘,问道:“此乃何人也?”
吕雯介绍道:“父皇有所不知,此人正是您自成为西凉王以来,所一直在捉拿的通缉要犯,司马懿是也。他于辽国覆灭之后,便逃亡至此,挑动倩妮迪二世夫妇与我中华帝国作对。此次战争的罪魁祸首,非他莫属。”
吕布听得此言,内心如释重负,自己虽说先前早已将司马懿列为头等通缉要犯,但始终未曾亲眼见到此人,今天,这个继曹操、刘备二人以后,自己的第三大仇敌,终于以阶下囚的身份出现在了自己眼前。
吕布目视司马懿,面带嘲讽的问道:“司马懿,朕当年念你是个人才,故遣人招你为官,欲使你施展才华,为国出力,光宗耀祖。而你却不识抬举,抗旨不遵,是何道理?”
司马懿咬牙切齿,怒目圆睁,仿佛要以眼神杀死吕布。
司马懿大声骂道:“吕布狗贼!你杀我全家,灭我满门,此仇此恨,不共戴天!我司马一家乃并州名门望族,世代忠良,又岂能与你这出身卑贱、谋朝篡逆的乱臣贼子同流合污?”
吕布哈哈大笑,反驳道:“此言差矣!朕早年虽出身低微,如今依然可以做到改朝换代,开疆拓土。而你这名门忠良之后,最终却沦为阶下囚徒。此等结局,便是对你方才所言,最为有力的反驳。常言道:‘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当年刘邦不过一介亭长,尚且夺取秦朝、项羽天下,开创汉朝四百年之基业。朕先前身为汉朝良将,对内一统中原,对外降服匈奴、乌桓、逐走鲜卑,有大功于天下,代汉称帝,有何不可?况且你司马懿若真乃忠义之臣,为何辽国覆灭之时,不能与曹操同死,反而弃主离去,临阵脱逃,来此漠北之地,与倩妮迪二世夫妇狼狈为奸,苟延残喘,是为何故?”
吕布这番言语,说的司马懿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吕布也懒得与司马懿继续废话,他本欲如当年处置曹丕一般,将司马懿缢死后斩首,但转念一想,同样一种死法,用于两个不同之人身上,未免有些不妥,于是便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办法,让司马懿死得更加难受一些。同时出于发泄报复考虑,自己在处死司马懿之前,还要对他捉弄一番,先让他高兴一场,待他高兴到极点之时,再翻脸取他性命不迟。
吕布主意已定,与司马懿正色道:“司马懿,你罪恶深重,天理难容,依照中华帝国律法,本应千刀万剐,凌迟处死才是。但朕素来慈悲为怀,今日决定法外开恩,赦你死罪,仅将你逐出此岛,永远不得归来。”
司马懿被吕雯生擒以后,原本心灰意冷,以为自己此次落入吕布之手,乃是必死无疑,谁知到头来却逢大赦,而且是吕布亲口提出要放过自己,心下顿时喜出望外。
司马懿大喜,忙与吕布称谢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吕布不予理睬,回头吩咐吕雯道:“雯儿,你将司马懿这厮,抛入月海之中,任他自生自灭。”
吕雯领命,点头道:“儿臣明白。”
司马懿听得此言,顿时吓得双腿打颤,面色发白。他刚以为吕布决定饶他一命,没想到吕布依然没放过他,还是要将他扔进湖中喂鱼,一时间惊讶的难以开口。
吕雯走上前来,一把扯住司马懿,拖住便走。
司马懿这才反应过来,大声叫道:“陛下,常言道:‘君无戏言’。您身为一国之君,方才已许诺饶过小人一命,到头来却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自食其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