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青铜的洗,在战国时候的炊具。
没过多久,5个盒子依次打开,李旭东看着这里边的一排青铜器,问道:“价儿怎么说?”
“两件三十万,三件四十万,四件五十万,五件六十万。”
刘三爷指着这一堆东西报价道。
李旭东点了点头,看向和尚说道:“怎么样,要不要也看看?”
和尚摇头说道:“算了我就不掺和了。”
李旭东也没什么表示,这本来就是他的事儿,问和尚也是随口。
第一件东西上手,李旭东的眉头就是一皱,重量不对,锈色不对。
朝代不同,铜质也不一样。青铜器一般遵循“夏粗、商细、周腻”的规律。
如果器物的底子闪白发红黄色有可能会是“苏州造”仿铸的。真锈是经数千年自然形成的,有绿、蓝、红、黑等多种颜色,深沉而致密,有金属光泽。
铜锈一般可分几层,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是红锈,再往上是蓝锈或绿锈。
有三种铜锈是较为可疑的,例如“疙瘩锈”的锈色深浅不一,呈较均匀的小块状,施于器物的某一部位,多是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树脂所做的假锈:“粉绿色锈”多为浮锈,是一些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和碱腐蚀而成:“单一锈色”的锈色单一,质地疏松,一抠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一般都是“速成”赝品,真器的包浆锈色是应当层次丰富,坚硬而有光泽的。
而这件东西,的锈色就明显的不对,疏松单一,这明显的就是不对的东西,李旭东的面色自然就不好看了。
刘三爷察觉到了他的面色,立马就看出了李旭东是个行家。
而和尚则是有些摇头,李旭东的眼力他是承认的,但是这城府功夫还是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