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众人回到大堂坐下,朱元璋对汤和和常遇春道:"李先生目光如炬,曾经在滁州揭穿了一个骗子的骗术。〃当下娓娓道来,把滁州揭穿陆九斤骗术之事,说了一遍。李善长笑道:"那骗子的骗术固然十分高明,可是疑点众多,要不是没有将军出手,只怕也难以揭穿。〃朱元璋道:"其时郭元帅准备攻打滁州,因此我不便自暴身份,非是有意隐瞒,先生莫怪。〃李善长道:"我心中明白,萍水相逢,断然不能说明自己的底细。〃两人心照不宣,相视一笑。
李善长问道:"朱将军出任定远总兵官,想必是郭元帅极为信任之人。〃朱元璋道:"实不相瞒,我的夫人是郭元帅养女。〃李善长道:"原来朱将军是郭元帅的乘龙快婿,失敬,失敬。〃朱元璋道:"先生既是定远本地人,想必于风土人情了然于胸,还望不吝赐教。〃李善长见他言辞客气,当下一一道来。朱元璋仔细聆听,但有不解之处,便即询问,李善长自是详细解答。两人相谈甚是投缘,大有相见迟晚之慨。不知不觉,天色向晚,朱元璋当下命人点燃蜡烛,准备秉烛长谈。
又过一阵,一名丫鬟走来,道:"将军,夫人要我问你,甚么时候吃饭?〃她这么一说,朱元璋顿时觉得饿了,道:"来了客人,把饭菜拿到这里来吃。〃李善长道:"天色晚了,我该告辞了。〃朱元璋道:"若是先生不嫌弃,咱们边吃边说。〃李善长笑道:"恭敬不如从命。〃常遇春早就饿得难受了,当下道:"我去把饭菜拿来。〃说着转入后堂,连桌子带饭菜一起端了过来。
李善长见桌子上放着十几个馒头,几碗清粥,一碟青菜,一碟咸菜,问道:"将军就吃这些?〃朱元璋苦笑一声,道:"我虽是定远总兵,可是既无钱财又无兵马,吃不起大鱼大肉,只能吃这些粗茶淡饭,先生不要见笑。〃李善长道:"粗茶淡饭,方显英雄本色。鱼肉膏腴,才是穿肠毒物。〃众人坐下吃饭,常遇春肚量极大,一个馒头,两口就下肚了。
晚饭过后,朱元璋命人收拾碗筷,道:"我出身贫寒,幼时常常吃不饱饭。后来出家为僧,也是饥一餐饱一顿,不过饿肚子乃是常事。有一次云游金陵,险些饿死路边。要不是恩人相救,不会有今日之我。现在能吃饱肚子,我已然心满意足了。不过没有钱粮,我想裁汰老弱病残、招募兵勇、修筑城墙,却无能为力。〃言下既焦虑不安又困惑迷茫。
李善长道:"我家境虽不富裕,但是薄有家产,愿意拿出来资助将军,以解将军燃眉之急,还请将军笑纳。〃朱元璋道:"先生仗义疏财,急公好义,我好生感激,不过我不能要你的钱财。〃李善长见他断然拒绝,也不强求,道:"我还有个办法,或许能够帮助将军。〃顿了一顿,又道:"定远虽然是个小县,可是尚有一些富户,将军不妨向他们借些钱财土地。〃朱元璋心中一动,问道:"不知如何借法?〃
李善长道:"将军向他们借钱粮土地,并立下契约,按时还钱。招募了兵勇之后,没有战事的时候,兵勇可以深耕劳作。遇到战事的时候,便放下锄头,拿起兵刃,上阵杀敌。这便是古时之屯田之法,曹操就曾用过。等到丰收,还些粮食给富户,余下的便留下来。此借便是有借有还,借鸡下蛋。〃
朱元璋问道:"富户们肯借钱粮土地吗?〃李善长微微一笑,道:"自是不肯借,可是比起身家性命,钱粮土地,不值一提。能不能借到,就要看将军的手段了。〃汤和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道:"当初攻克滁州,郭元帅曾抄了几个富户的家,得了许多金银财宝。我顺手牵羊,也顺带发了点小财。咱们不如也抄几个富户的家罢,有了钱财便能招兵买马了。〃
李善长摇头道:"你这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不可取也。〃汤和问道:"甚么是竭泽而渔?〃李善长道:"打个比方,放干池塘里的水,不论大鱼小鱼,都一网打尽。如此一来,池塘干了,鱼虾也都没有了。再想吃鱼,但却打不到了。我说得法子是借鸡下蛋,虽然慢了一些,可是最后将军和富户都得了利,岂非是两全其美?〃
朱元璋父母亡逝的时候,没有地方埋葬,于是他便央求地主刘德施舍一块土地。可是刘德为富不仁,凶恶毒辣,不但不施舍土地,反而殴打辱骂。后来刘继祖大发慈悲,给了一块土地,父母这才得以入土为安。若非如此,父母必定暴尸荒野。朱元璋每每念及此事,都泪如雨下,又是愤恨又是悲伤。在他看来,天下的富人无不为富不仁,仗势欺人。
朱元璋霍然而起,道:"既然没有钱,就抄富户们的家。〃李善长道:"此法不妥,还请将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