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心服
“传,孟洵进殿。”
当不可能听见的声音终于听见时,孟宛清那脚底发虚混不着力的感觉瞬间散去,王太医说过,她怕是还要休息个三五日才能好。
可是,她知道,她已经好了,就在刚刚那一刻。
太和殿,文武各官在丹墀内,都身穿朝服,按品级排位,表情恭肃。
御座之上,那人华冠丽服,凤仪威严,胸前佩戴由一百零八颗东珠组成的东珠朝珠。以红珊瑚为佛头,佛头两侧分别有两颗蓝晶石珠;顶端佛头下连缀一红珊瑚佛头塔,塔下以明黄色绦带系椭圆形金累丝嵌红宝石及珍珠背云,上下各有珊瑚蝙蝠形结一,垂金累丝点翠托翡翠坠角。
孟宛清不敢直视宝座之上的人,惟能用眼角余光看见她胸前佩戴的朝珠上的松石,金累丝点翠托红、蓝宝石跟碧玺坠角。
五彩晶莹,珠光绚影。
“草民孟洵,拜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吉祥。”这是她第一次入宫,除却嗓音有些未痊愈的低哑,其它面貌神色都镇定如常。
是个沉得住气的。
寻常人在宫门外没等到消息都走的差不多了,惟独此人,还固执的站在原地等,就好像真有预见般知道宫里贵人早晚会接见她的。
这份敛而不露的自信跟执拗,倒是少见。
萧若秋对她初见的印象是有几分欣赏的,她摆手示意她平身后,便给了旁边官员一个眼神,示意,考试开始。
孟宛清甚至都没得到一个眼神提议,也不知道殿内之前发生了什么,只见那十位新进士们团团围着自己,轮番走动,眼中有敌对争锋之意。
众所周知,历往的殿试都考时务策,所考内容涉及政治民生等等等等,不一而述。
“传闻,大禹当年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主考官手持卷式,严声发问,“而今,若尔等为一方官员,再遇黄河泛滥,又该如何治理?”
孟宛清还没反应过来便见有一人举手,铿锵有力的发声道,“水灾频发,是因无图治理,应画河图,有黄河水情的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了。”
“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依微臣之见,查明这些方能应对突如其来的水灾。”
眼同他们一个个积极举手,慷慨发言,孟宛清也不着急,耐心等待,直到还剩下另几位冥思苦想反复琢磨时,她终于举起手来。
“你来答。”主考官向她点了点头示意。
孟宛清身上还穿着贡士公服,戴三枝九叶顶冠,那是没有名次的装扮,它人有名次的都已经换上了簇新的进士袍服。
不过这个也丝毫不影响她的发挥跟思绪,但听她对此有条不紊道,“发生水灾的第一时间当组织百姓们疏通河道,整修农田,堵住黄河决口,使百姓生产尽快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其后,上书朝廷免杂税皇粮,扶持帮肋,光平定灾情不够还得安抚受灾后百姓失衡的民心与乡情。”
有条有据,一针见血。
诸位大臣们听了她的话纷纷相顾了眼,眉眼神色间,均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便是萧若秋听了,亦接过主考官的话接着考问她,“具体如何防治水灾,可有方法。”
孟宛清思忖半刻,答,“时下一些筑坝都是用杂草和沙子装入麻袋的方法所筑,依草民之见,不若换成砖筑坝,如此既可“排远溜势”“水维顿缓”,更能有效的防治水患,且每年也能节约不少皇银。再者,河工用的大砖也可造为椭圆形,中设圆孔,以绳穿系,易于抛修,并可用以砌筑坝体。”
“这些,当真是你想出来的?”王拱素来是个直肠子,更是个直性子,他早在听到孟宛清讲的第一句时便心生讶惊,当然,这惊中更多是出自于惊艳。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高超见地!
萧若秋对于王拱陡然无礼的插话并未怪罪,她亦有几分疑思,倘若这个“孟洵”当真与这些选出的进士是同一批贡生里的,那差别也太大了。
方才她与另几位的回答,粗略一听便能听出,那几位纯粹是纸上谈兵空口白谈,可她却是实事求是基于灾情所出的一系列见解。
言浅意深,远见卓识。
“这,还需要再考问吗?”四下寂然间,不知是哪位官员私下多了句嘴。
其它诸位听了也都是一样的表情,还考什么?答案不是已经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