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漂母之恩
汉,洛阳,旧周皇城。
汉朝的春天也已经到来了,皇城内外一片春意盎然。刘邦独自一人在庭下散步,时而看看满园的春色,时而听一听树枝上的鸟鸣。可是,他的内心却一直是沉重的。
“陛下。”
刘邦忙回头看去,不知何时卢绾已经立在庭下。“卢绾啊。”刘邦笑道:“什么陛下不陛下的!咱兄弟俩用不着那套虚礼!来来,陪朕喝一杯。”
卢绾走上前笑道:“卢绾老了,这脑子越来越不管用,这胆子越来越小。蒙陛下错爱,拜臣为燕王。”
“说什么啊。”刘邦拍了拍卢绾的肩膀:“你老什么?你和朕一样大,朕还没说老呢。”
卢绾低下头笑道:“陛下是让国事给累的。”
刘邦大笑起来,指着卢绾道:“你小子什么时候也学的这么拘礼了?这可不好!不好!”
卢绾抬起头道:“臣马上就要前往燕地了……这路途遥远,责任重大,不知何时还能再见到季哥……”
刘邦笑道:“这几日朕一直想回泗水亭去看看,到时候你可要陪朕一起回去啊!”
“一定!一定!”卢绾笑道:“咱们再去曹氏的小酒馆里……”卢绾自知好像说错了话,慌忙闭上了嘴。
“曹氏……”刘邦抬起头默默地道:“一别几十年,也不知道她现在过的怎么样了。”
卢绾忙道:“曹氏当年对陛下,对我,对樊哙,对周勃,对夏侯婴,对我们这哥几个都不错。陛下如今坐拥天下,真的应该回去看看了。”
刘邦笑了笑道:“好啊,这是这几年一直腾不出空来。”说着,刘邦看向卢绾:“这韩信也在洛阳关了一阵子了,廷尉府到了现在也没查出任何关于他谋反的证据。当年他与咱们并肩作战,居功至伟,朕每每想到要处置他,便于心不忍啊。你给朕想想,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陛下。”卢绾低头想了想道:“韩信并未真正谋反。况且他曾为大汉立过多少战功啊!远的就不说了,仅凭那十面埋伏,就足以流传千古啊。”
刘邦微微点了点头。卢绾接着说道:“陛下若杀了他,天下人会怎么说?史书又会怎么写?这样一来,陛下又与那暴秦何异啊。”
“你说的何尝不对啊。”刘邦低下头思索片刻道:“可是,就这样放他回去,难免以后不再生事。再者,朕先抓,又放,朕的威严置于何处?”
“降职淮阴。”卢绾眼前一亮忙道:“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那淮阴本就是韩信的家乡,况且地方狭小,民风淳厚,他必然不会再生事。而且,这韩信数十年未回家乡,这次也算是让他衣锦还乡了,他难道还不感念陛下的恩德么?”
廷尉署,死囚牢。
阴暗的死囚牢内终年不见日月。在一间单人牢房内,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韩信正坐在蓬草堆上静静的回想着,从自己刚刚离开淮阴投靠楚军,后又投靠了汉军,最终封坛拜将,受封齐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后又被夺去兵权,改封楚王,如今却被打入了这廷尉署死牢之中。“帝王之术,权谋之术啊。”韩信默默地叹道。也许钟离昧说的是对的,我韩信并非长者,命中就该如此。
“皇上驾到——”
韩信眼前一亮,他来不及多想,忙伏地拜倒:“罪臣韩信叩见陛下!”
“罪臣?”廷尉赵锲从台阶上走下来道:“我自接手你的案子后,还头一次听你自称罪臣啊!”说着,赵锲看向牢内的韩信:“你终于知罪了?”
“赵大人。”韩信抬起头忙问:“皇上呢?”
“皇上是不可能来这种地方的。”赵锲挥手赶了赶面前的苍蝇道:“皇上命我来问几句话。传圣上口谕!”
韩信忙跪下道:“臣在!”赵锲双手背后道:“朕问你,你能带多少兵?”
“罪臣自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赵锲又道:“朕能带多少兵?”
“罪臣认为,陛下只能带百人。”
“传达口谕完毕。”赵锲低头小声道:“韩信,你是真不想活了还是假不想活了?你能带千人万人越多越好,陛下只能带百人?”
韩信昂起头,提高嗓音回答道:“罪臣认为,陛下不适合带兵。陛下是一位驭人之圣君,是一代帅才,而不是小小的将才!陛下只适合带将,带兵太小看陛下了!”
“哈哈哈。”赵锲大笑起来:“好一个狡猾的韩信啊!”赵锲正欲转身离开,忽又回过头道:“你暂且等候,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