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芜凰 > 第17章 北魏之变

第17章 北魏之变

得有人挂帅。二哥戍边多年,是挂帅的不二人选。如此,父亲重归朝堂便指日可待了。”

芙蓉微张着嘴,半晌说不出话来……

果如乔之所料,芙蓉临盆那日,北方传来战事。北魏泰平王拓跋焘领六军南下,直逼郯郡。郯郡是南北要塞,拓跋焘取道郯郡西可攻打胡夏,东可攻打燕国,南可攻打宋国。

大宋朝野震惊,群臣纷纷猜测拓跋焘此行究竟是攻打何处。只未雨绸缪,任命挂帅之将已是刻不容缓。

义隆此前已下旨夺情过一次,任命徐羡之庶子徐湛之为骠骑将军,镇守北境滑台。

如今,拓跋焘领军来袭,义隆再下圣旨,擢徐湛之为护国将军,率军抵挡北魏入侵。

可出人意料的是,徐湛之竟在圣旨抵达滑台之前,上奏请辞,言道“母亲仙逝,身为人子不能善事父母,心存愧疚,夜不能寐,请辞回乡为母守孝。”

“好个徐湛之!”御案前,义隆揪起奏章狠狠甩在地上。

王昙首弯腰拾起奏章:“不如派微臣前往滑台,劝劝湛之兄?”

义隆比手,近来他是越来越易怒了,他有些自恼:“不必。湛之的脾性,朕清楚得很。再劝也是无用。”

“那?”年轻的谋士,净白清瘦,细长的眸子透着睿智的光芒,“其实皇上诏徐羡之回朝,也并算不得是损失。来日方长。”

“朕本也没打算就此踢他出朝堂。”义隆挥了挥手,“替朕拟旨吧。”

王昙首折腰称诺,转念,又不无忧心地说道:“恕微臣直言,皇上虽与湛之兄有约在先,但毕竟是血浓于水,要他倒戈皇上,反叛家族恐怕是不易。这次,他的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义隆敛眸不语。邱叶志早在十年前就叮嘱他与徐府的公子交好,尤其是庶子。义隆与徐家庶二子徐湛之最是亲近,几乎无话不谈。在登基之初,他曾与湛之歃血为盟,若有朝一日,面对国家大义,湛之将义无反顾地帮他,哪怕是逼徐羡之下台。

湛之未及三十,已是镇守北境的定邦磐石。有他效忠辅佐,义隆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削弱徐羡之的权势。

义隆深晓,湛之对父亲徐羡之是心存怨怼的。徐湛之的母亲,分明是徐府老太爷为徐羡之迎娶的正妻,却不料,徐羡之为了求娶兰陵潘家的贵女,薄情寡义,一纸休书将湛之的母亲休妻为妾。徐湛之从嫡次子变成了庶二子,嫡庶之别在高门世家可说是云泥之别。

湛之的生母郁郁寡欢,不过几年就撒手而去。身为人子,湛之如何能不怨不忿?

因着这层旧事,义隆对湛之格外上心,加上脾性相投,两人不是手足更胜手足。

义隆转而看向到彦之:“传令狼子夜,命他带朕的书信前往滑台,务必带回徐湛之的回信。”

“诺。”到彦之躬身。

王昙首蹙眉:“皇上,恕臣直言,狼子夜出身狼匪,恐怕并非可用之人。”

义隆移眸看他,玩味地勾了唇:“哦?爱卿既然劝谏朕唯才是举,严管官员考试和选拔制度。狼子夜虽然不是士族出身,但狼人谷的势力不容小觑,他本人的武功更是天下闻名。朕启用他又有何不可?”

王昙首竟头一次词穷,只得躬身长揖:“是微臣狭隘了。”

义隆起身:“既然召了徐羡之回朝,朕免不得要腾出地方来给他一展所长。接下来一段时日,朕会去栖霞书院静修,朝中事务有劳爱卿。”

王昙首讶异地抬头:“这……这恐怕——”

义隆比手:“以退为进,他徐羡之能用,朕就不能用?”

王昙首犹豫片刻,到底是缄默了。待从承明殿出来,他忍不住试探到彦之的口风:“皇上如此安排,究竟是何意啊?战事在即,皇上竟不在朝为政,这——”他一声长叹,直摇头。

到彦之宽慰地笑了笑:“皇上自有皇上的道理。奏章会准时送往栖霞书院供陛下批阅,耽误不了政事的。”

王昙首无奈,长叹一声,出了宫。

……

无名山谷,翠林深处,一声声鞭响回荡,惊起飞鸟呜呀呀地直窜上高空。

“芜歌,欲速则不达。歇一会吧。”

鞭响声并未中断,反倒有愈发强劲之势。

心一怀里的黑猫受了惊,“喵呜”一声,蹿上旁边的竹子,呲溜爬上梢顶猫了起来。

心一摇摇头,随手捡起地上散落的一根竹枝,嗖地出手,挑起狠狠抽向凌乱竹丛的鞭子,几个旋身,四两拨千斤地阻住鞭子的攻势,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