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车轮上的国家
第一站,我们碰到了个软钉子,从公司里出来,我继续给安德鲁打电话。也就是Vanessa给我介绍的那个人,可是这人的电话还是语音信箱,人不知道哪里去了。
无奈之际,我只好联系Vanessa,问她是否还能联系上这个人。等了一个多小时,Vanessa给我回了消息,说这个人去夏威夷度假了,现在谁都找不到他,说是再过四天才能回来。
喔,真是崩溃,去度假了,难道不能留个电话么?之前联系他的时候说的好好的,也一句没跟我提及他要去度假的事情。四天……我们原本计划在m国只停留一周的,总不能在这里空等待四天吧?
我们回到酒店,在这异国他乡,米琪一筹莫展,她问了几个在m国留学的同学,也没得到什么靠谱的消息。可以理解,毕竟是留学生,即使是Z国国内的大学生,对Z国的殡葬行业,了解也比较少。
我翻看着刘琪的所有资料,也有些犯愁,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死去,而且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事情了。操办她后事的人失踪了,纽约那么多墓地,谁知道她会埋在哪里?
最后,我查了纽约周边的墓园,从谷歌搜索结果上来看,有十几个。分布在纽约各个地方,绝大多数,都远离市区。
米琪等不了四天,她说与其等四天,不如从现在开始,挨个墓园去寻找。找墓园的管理人员,应该可以找到相关记录。
我们对纽约的公交系统也不太熟悉,商讨之后,还是租了一辆车。米琪有Z国的驾照,付一点翻译费就可以搞掂。话说m国的车确实租起来很便宜,即使那种林肯大领航员,也不到一千人民币一天。
最后我们租了一辆经济型的车,按照谷歌地图的指示,先去了一个叫hintole?dale的地方。
m国的路上和电影里一样,我是说,时不时会看到各种改装过的跑车、涂的花里胡哨的车、造型奇特的古董车之类。到了下午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这个地方。
这是一个庞大的墓园系统,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管理人员,不料人家说并没有任何电子档案,来这里买墓地的人也不会在管理处登记,他们只负责墓园的日常维护工作。
没有任何收获,我陪着米琪在安静的墓园中寻找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丝毫成果。让我们去找墓地购买记录,那些土地是跟m国政府买的,我们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查找。
回去的路上,我俩各自沉默无言,走到二十多分钟,米琪忽然问我:我妈妈在m国结过一次婚,她丈夫的资料你有么?
“有,不过只有名字。”
“我们能找到他么?”
“可以试试。”现在这个时候,我还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找短笛帮忙,无论如何,短笛大多数都是m国人,查m国的数据,无论如何也比我轻车熟路。
在回去的路上,我找到了短笛,提供了这些信息,数学家直接给我发过来一个链接,说这里面有m国结婚登记的数据库。我可以在这里面查找。
回到酒店,我开始查找,刘琪改换了m国国籍后,名字也改成了Jessica?Lau。虽然姓氏和名字都已经m国化,但是这个姓氏还是相对稀少,因此,搜索到的结果不多,根据结婚时间,搜索结果缩减到了两个人。而其中一个,男方的姓名结构明显是个中文结构,或许那位Jessica?Lau也是Z国移民,但她嫁给了一位Z国人。
接下来,就是根据名字查找。m国虽然没有身份证,但结婚登记仍然需要提供身份证明信息,这给我们查刘琪的前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这个人叫史崔克,年龄比老米大十岁左右。根据这个身份证明,数学家只用不到两分钟就查到了史崔克的地址。他的地址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米琪不愿再等待,说今天就要去找这个叫史崔克的大叔。
之前m国电影看多了,有个错觉,觉得纽约是个大的没有边际的城市,是这颗星球上最大最热闹的城市。然而真的跑在纽约的大街小巷,用车轮丈量纽约,才发现其实纽约远没有北京那么大。
我们在傍晚时分到了布鲁克林区,这个地方许多街道都按数字命名,倒是好找。用导航软件,我们很快找到了一个六层的建筑,这个建筑从外面看起来,倒是有些像国内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之类的。我们进去,乘坐一台我在国内从没见过的老式电梯上了四楼,正好路过几个黑人,看到米琪就吹口哨,米琪有些害怕的往我身后躲了躲。我瞪了他们一眼,那几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