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雪色玫瑰 > 第二十六章 背井离乡

第二十六章 背井离乡

有一个原因,就是懒得买菜做饭,宿舍两个人,又不忍心坐享其成,过剥削人的日子。林峰和另一个同事,一个阳面,一个阴面,中间卫生间,客厅有电视,厨房可以煎炒烹炸。每天弄几个想吃的菜,喝点小酒,然后海阔天空,或到草原上遛弯,打发时间也快。可林峰还是觉得在矿区吃食堂更方便,吃得心安理得。

早晨起来洗把脸,到食堂吃包子喝粥,剥茶蛋,享受咸菜丁炒鸡蛋的美味,林峰乐此不疲。

矿区的职工有个共识,在高原炒出来的菜,炖出来的鱼,怎么也不如海拔低的老家弄出来的香。不知道是缺氧的原因,还是到了高原舌头味蕾迟钝的缘故。就连号称“大厨”懂烹饪的人都降低了自信。

刚到饮马峡和大柴旦时,最让人新奇的是,看见人们用高压锅煮饺子。高压锅煮饺子,那还不得吃片汤。结果,饭店饭店如此,家里家里如此,真是对传统煮饺子方法的一种冲击。不用高压锅,饺子熟不了。好吃不如饺子,嘴馋的人从不怕费事。

林峰还真的在办公室起过一段火,后来又黄了。食堂的米饭硬而无味,他从超市买来大米,自己用高压电饭锅蒸,米饭香喷喷的。不动脑子,吃不到美味佳肴,好厨子也是个有头脑的思想家。有了可口的米饭,吃咸菜条也香,或就着从老家带来的虾皮小鱼,或去食堂买份韭菜炒鸡蛋,或回大柴旦炖几条鲫鱼带回来,也能让胃公子舒服些。后来,林峰就懒得跑食堂排队了,懒得回柴旦折腾了,弹药断了供给,停火也属正常。林峰还油炸了好多从老家带来的海楞蹦鱼,又脆又硬又不香,牙都嚼疼了。一次,林峰寻思改善一下生活,就从食堂买了红烧肉,点了麻辣鸡丁,带回宿舍,怎么吃怎么没味道,于是就酱油拌饭。林峰来饮马峡头三个月,就掉了二十斤秤。

三月底的饮马峡渐渐暖和起来,但依然荒凉萧索,到了五月骆驼刺、沙葱等植物才会显一点绿色。林峰家人电话里关心嘱咐他:青海很冷,多穿衣服,当心感冒。在饮马峡矿区工作,还真得多注意,细胞缺乏氧气,没了活力,人的抵抗力会降低,感冒了不容易好。不光是感冒,各种病都不容易好。有一次,林峰手背被硬东西划了一下,要是在老家,割个口子也不算啥,结果没出血的手背硬是出了个伤疤,真是让人服了这个地方。

饮马峡是个风口,上午还阳光煦暖,没一根风丝。中午就“呼呼呼”刮起风来,戈壁的沙子起舞欢涌,摇旗呐喊,唯恐天下不乱。一刮风,林峰就赶紧收拾后窗台晾着的海楞蹦鱼。这里天气干燥,最适合晾晒食物。林峰从老家拿回来的小望海潮鱼,不用晾晒,在塑料袋里放着,就变得干脆,手一捻,成了粉。买了青枣,吃不了,也不腐烂,最后干成了干枣。葡萄也变成了葡萄干。在风口,嘴巴,爱裂口子。

林峰从老家带一塑料袋对虾,起风前没来得及收拾,结果飞沙走石里夹杂着飞鱼飞虾,成了窗外奇观。一刮风,气温就降下来,天黑了就更冷。好几次去厂西边戈壁转悠的想法,都被戈壁大风吹得飞扬无踪。偏僻的饮马峡,就连邮寄信件也让人着急。

有的包裹到德令哈就打住了,让亲自去取。而德令哈离柴旦还有两个小时车程。

饮马峡河滩上有疑似玉石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石头。林峰的两位同事特别喜欢收藏石头,就常去河滩捡。后来,把林峰也拉下水。说是河滩,其实河道里没有一滴水。河道是夏季雨水冲刷出来,河水走了,只留下空空的河床,蜿蜒着伸向天边。沿着河道往西,一直走下去,会遇见句号一样的湖泊。

带上瓶矿泉水,不是用来喝的,浇在石头上,用来鉴定石头值不值得带走。照玉石的小手电筒也不闲着,不能放过每一块,要仔仔细细探照石头的透明度。风声在耳边呼呼,手执小手电筒的同事声音飘忽:“嗯,透明度不错。”另一位同事不屑地望一眼道:“纯石英。”大家轰然一笑。一位同事捡石头上了瘾,居然每每出发要带上编织袋,气势骇人。看到好一点的石头,就纳入囊中,舍不得扔。回来的时候,肩扛手拽,真是个力气活儿。每次捡完石头,都睡得好香,似乎背回来的都是催眠大师。这些捡回来的石头,在戈壁滩上怎么看怎么像玉石,可是到了水房冲洗晾干后,怎么看怎么像纯石头。

出门在外,回家探亲是个永恒的话题。每个季度的假期天数固定,怎么减少路上时间,是林峰老乡们一直研究探讨的课题。路线越研究越精,为了提前两三个小时到家,有人把从格尔木出发到北京下车的路线,改到石家庄下车,然后打车换站,再坐高铁到老家。这样就一改和家人吃晚饭的惯常,实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