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铁血铸新明 > 第五十一节 无奈的英雄

第五十一节 无奈的英雄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大兄可是要到巨鹿驻扎布防?”

卢欣荣面色凝重,双眼俱是担忧。刚刚介绍完众人,立马开口询问。

卢象升既是卢欣荣的兄长,同时也是卢氏家族族长,故此称为大兄,有表示尊敬的意思。

“不错!”

卢象升双目微闭,缓缓点头,有些意态萧索。

巨鹿地处河北南部黄河、漳河冲积平原上,东与南宫、广宗两县相连。

西与隆尧、任县交界,南与平乡县接壤,北与宁晋、新河县毗邻。

扼南北咽喉水路,断东西陆路连通。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容疏忽。

卢弟自小修习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兵、农、经、史,有此见识,不足为奇。

可惜这样一条交通要道,双方必争之地,皇上竟然只让自己用区区一万人马扼守,其意不言而喻?

看来皇上还是想议和啊!

今年八月,满清鞑子再次集结8万大军,由鞑酋多尔衮率领经蒙古草原绕道南下,进攻北京核心。

当是时,鞑子不断入侵,国内叛乱不止,大明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朝中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为首的一些大臣,力主先安内而后攘外,与清军议和,加紧对叛军的平定。

崇祯皇帝召自己商量,他坚决主战。

自己认为“能战方能言守,如不能战,处处言守,则愈守愈受制于敌。

今日必须以战为主,守为辅,方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

之后崇祯皇帝要自己与杨嗣昌及监军高起潜私下商量。

杨嗣昌、高起潜是主张与清军议和的。

可惜当时自己言辞太激烈,双方很快就撕破了脸皮,并且在第二天的朝议中慷慨陈词。

认为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遂有今日之祸。

罢罢罢!主要还是自己忤逆了皇上的意思,让小人得志。

自己死不足惜,只是可惜了这花花汉人江山啊!

边上的秦浩明看见卢象升脸上一会萧索没落,一会悲壮凄凉,充满了决绝之意,分明是存了必死之心。

顾不得是否僭越,急忙上前一步说道:“不知卢总督可否听小生一言?”

“秦秀才但说无妨。”

因为是族弟卢欣荣的朋友,卢象升必须给几分薄面。

“小生从小熟读兵法,醉心于兵事。来的路上一直琢磨和满清鞑子这一仗应如何打,才能对大明有利?

希望卢总督不要嫌小生班门弄斧才好?我们……”

事急从权,秦浩明不敢故作玄虚,急忙想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秦秀才且慢!”

哪知刚说到计划,卢象升便开口打断秦浩明接下来的话。

卢象升朝秦浩明歉然的笑笑,接着摇摇头有点无奈的说道:“秦秀才的心意老夫领了,这场战争的结果早已经注定,秦秀才不用耗费精力,徒做无用功。”

在场众人听到这话,大惊失色目瞪口呆,不能理解卢象升这话什么意思。

只有秦浩明明白什么意思,心里苦涩憋屈得慌。

其实历史上卢象升是给崇祯坑死,给杨嗣昌害死,给高起潜玩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崇祯十一年十月之前,应该说崇祯对卢象升是完全信任的。

期间朝中不断有言官弹劾他,崇祯皆充耳不闻。

九月二十二日,满清破密云,杀蓟辽总督吴阿衡,兵下通州,眼见北京城危在旦夕。

卢象升火速驰援,临危授命被崇祯委任“总督天下兵马”,赐尚方宝剑。

彼时卢象升,手握宣大精骑、关宁铁骑等诸路劲旅,旌旗招展,与清军八旗对峙。

深知责任严重的卢象升决定自动出击,九月三十日,卢象升进军保定,决定先打保定清军。

是日深夜,卢象升发起夜袭,派3000精锐奇袭,战前下死命令“刀必见血,马必喘汗,人必带伤,违者斩”。

战事迸发后,卢象升身先士卒,明军奋勇冲杀,鞑子反应不及,一度溃却。

当卢象升欲自动出击时,却惊讶地发现,他的后续部队竟忽然消逝了。

原来崇祯派来的监军太监高起潜竟私自撤离,把率先冲阵的卢象升给“晒”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