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朱厚照是自己的儿子,弘治皇帝脾气很好,脸上依旧是挂不住了,呵斥道:“你竟然敢质疑朕的决定。真是狂妄至极。大人商量的事情,你懂什么。”
刘健听了朱厚照的话,也是非常不舒服。作为内阁首辅这么多年,刘健处理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朝廷内外对内阁三人的评价是“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尤侃侃”。
因此,刘健有善断的本事,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如果是别人质疑自己,脾气暴躁的刘健早就怼过去了。
可是,质疑自己的是当朝太子,一个十岁的孩童,刘健自然是不能和他一般见识的。
他见弘治皇帝发火了,就劝道:“皇上息怒。太子十分聪明。既然质疑此事,最起码说明他思考了这个问题,不可能凭空乱说的。老臣以为,不妨让太子继续把话说完。殿下,既然您觉得马文升马大人不合适,那么谁合适呢?”
刘健的意思是,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既然质疑我们的决定,那就拿出你的合适人选。如果你没有合适人选,那你就是在瞎说。
弘治皇帝见刘健这么说了,也附和道:“朕同意刘爱卿的看法。太子,说吧。”
旁边的李东阳、谢迁自然明白刘健的意思。倒是李东阳提醒道:“太子。你不是要到西山开煤矿吗?还是抓紧时间去做吧。这些事情还是我们来研究吧。”
这显然是在给朱厚照台阶下呢。刚才说错了话,那就这样吧。你现在只需要说,自己还得到西山开煤矿,大家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事情也就过去了。
他们都把朱厚照当成了一个孩子。
虽然太子在江南干得风生水起,成绩斐然,但是边关军务与江南事务根本就是两个路子。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孩子,已经不是十岁的智商和阅历。他有着来自现代的丰富经验,和对明史的精通。
朱厚照回道:“父皇。三位大人。既然问起,我倒想起来一个人。此人绝对比马大人更合适,定能扭转边境的颓废局势。”
谢迁笑着问道:“殿下。您说的是哪位?”
弘治皇帝、刘健和李东阳也都看着朱厚照,等待着他的回答。
朱厚照回道:“秦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