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好。
“不正经,不说算了。”
杨鸳鸳狠狠的睕了丈夫一眼,她太清楚自己丈夫每次不正经就是这个表情。
“相公,御花园风景挺不错,咱们要不要也弄个园子。”
“咱们有个更大的园子。”
“哪?”
“云阳县啊。我准备在封地搭几间瓦房,以后我们偶尔可以住上一阵子。”
“好呀,我们可以把那作为第二个家。等我们有了孩子也老了的时候,就搬到那去享福。还有还有…”
杨鸳鸳想的很远,对未来日子充满憧憬。
陈子墨应着的同时,心里却琢磨着,那得不让安史之乱发生才行。
想到安史之乱便想到了罪魁祸首安禄山。
陈子墨一直留意着安禄山的动向,听闻安禄山六月份将来长安述职,考虑到时候是否设计将他直接做了。
当然,这暂时只是想想罢了,乱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安禄山,而在于李隆基,中央集权统治对于外族将领过于信任和放松,已经失去了控制。
没了安禄山,也会有别的人冒出来,只是时间点的问题罢了。
两日后,宫中突然传出旨意。
陛下和贵妃娘娘感念武惠妃,打算在三清山为武惠妃盖一座道观。令寿王李瑁前往督建,建成后守观五年,以缅怀惠妃。
之后,李隆基与杨贵妃搬去了华清宫。
百官们对于这样一个旨意不明圣意,就是连老狐狸李林甫也揣测不明,只能把它当成是圣人心血来潮的想法。
只有陈子墨清楚,李隆基是对上元节的事情真正的结案了。
或许是李隆基顾念父子之情尚未冷血,又或则是杨玉环的求情起了作用。
寿王李瑁夫妻被遣出长安,前往三清山五年,算是对于寿王的惩戒。
一切归于平静,陈子墨又回归了摸鱼的生活。
他现在是殿中丞兼着侍御史,殿中丞属于殿中省,类似于中央办公室秘书。
然而陈子墨特地询问过了,他这个殿中丞其实只是挂名的罢了,干拿俸禄不干活的那种。
所以去不去御史台点卯完全看心情,而他的心情嘛,一直不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