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二载四月,姚州军营校场。
“向右看齐…”
“跑起来,别偷懒…”
“一百零一,一百零二…”
校场之上,士兵们按照节度使大人要求的新式练兵法在做操练。
既然接手了军务,陈子墨自然有一套管理和练兵的法子。
这是根据任陇右小行军司马时总结的经验结合后世的方法提炼而成的。
在陈子墨看来,这冷兵器时代只要能做到两点,那军队就有了基本的战力。
一是吃饱足饷,二是令行禁止。
士兵能够吃饱饭、军饷足额发放,他们就有了动力,这些陈子墨完全能够做到。
自任节度使以来,就对这方面抓的很严。
伙食给足,三餐中必保证有一次荤;严禁军官克扣军饷,一旦发现军法无情。
剩下的便是如何做到令行禁止。
大多招募来的新兵其实战斗力是缺乏的,想要在短时间内训练成能战之兵是不太现实的,但若做到令行禁止便有一战之力。
而将后世的练兵法子借鉴过来是有作用的。
当然,离精兵肯定是有大段差距的。这个时代的精兵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不仅是个人武力强盛,经验、配合等等因素都有关。
除了练兵备战外,还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分化南诏各部,激发内部矛盾。
这件事情主要是白先生在操作。
到目前为止,除了施浪诏外,还有十来个小部族已经偷偷倒向了大唐。
再过几个月,待时机成熟,便可以向南诏发兵了。
尽管现在很忙,手头的事情明显多了,陈子墨仍然会花些心思给家里写信,基本半个月一封,关心下妻女的情况,聊些家常。
另外则是随时注意朝中和安禄山的动态。
玄宗越来越昏聩了,几乎不再理朝政,大多数时间都与杨贵妃在华清宫享乐。
杨国忠升任宰相后,一方面极力讨好玄宗,一方面把持朝政,大肆铲除异己,百官纷纷倒向杨党。
朝堂几乎成了杨国忠的一言堂。
杨家也水涨船高,越来越跋扈,光公主与杨家联姻就有九桩。一时间显赫无前,成为大唐第一家族。
再说安禄山,成为三镇节度使后,又以事务多距离长安遥远,底层官员任命不太方便为由,请求李隆基将人事任免权一并给他,李隆基答应了。
据陈子墨派去的暗探报信,安禄山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
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防御侵略,可实际上据推测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战马大致有有一万五千匹,牛羊也不少。
为此,陈子墨曾私信杨国忠,言道安禄山势大,恐有威胁朝廷的风险。
杨国忠也觉得安禄山过于受宠,于是乎向陛下进言,安禄山有叛乱之心。
玄宗自然不信,于是派辅中官前去调查,但是他接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来后大讲安禄山如何忠心耿耿,说尽好话。
安禄山躲过一劫。
南诏国首都太和城,也是大蒙国都城。
自叛唐后,阁罗凤就改南诏国为大蒙国。
阁罗凤最近遇到了烦心事。
自从和大唐割裂后,两方边贸就彻底终止,对物资相对匮乏的南诏来说是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食盐。
百姓有些埋怨,几大部族也有怨言,不得已之下,在去年十月集结各部兵力向大唐的几个县镇发动入侵,夺取食盐等物资。
而这一举动果然惹怒了大唐,大唐派遣新的节度使前来剑南。据探报,目前姚州境内集结了数万大军,正在日夜操练,大有进攻南诏的举动。
虽说之前在应对大唐入侵时取得了胜利,可也损伤不小。
况且那是前任节度使鲜于仲通有骄傲大意成分在,这一次估计不会再吃这样的亏了。
而且听闻这新任的剑南节度使虽然是个年轻人,但是很聪明,不知道他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付南诏。
除此之外,阁罗凤还隐约发现,各部族的矛盾在渐渐激化,变的更严重了些,这不是个好现象。
若是各部如同一盘散沙,那大唐一旦进攻,南诏必败。
从内心深处来说,阁罗凤其实不愿意与大唐为敌,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两国国力想差如此悬殊,显而易见。
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有些事情做了,就得承担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