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大唐面首开局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史之乱

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史之乱

十一月初九,安禄山造反。

关内百姓已经多年没有经过战争,闻风而逃,河北很快就沦陷,为叛军控制。

百姓纷纷向内地逃难,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也随之传到长安。

大明宫,载歌载舞。

唐玄宗正喝着小酒,乐师鼓瑟吹笙,宫中舞女谢阿蛮正大秀凌波舞。

一副欢乐祥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陛下,陛下…”

一内侍慌张的跑了进来,打断了歌舞。

李隆基不喜,斥责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内侍连忙跪地磕头,“大事不好了,陛下,外面在传安禄山造反了。”

“嗯?”李隆基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大怒,“混账,安禄山怎么可能会造反呢,轻信谣言。朕说过,谁要再污蔑安卿家,朕绝对不饶他。来啊,把他拖出去,掌嘴。”

“陛下,奴才说的是真的啊,陛下…”

传信的内侍被拖出去了。

一旁的高力士试探道:“陛下,要不还是让人查查,万一…”

“不必了,定是谣言,这又不是第一次有人污蔑安禄山了,不都没事。安卿家忠心无比,这是早就验证过的,他怎么可能造反。”

唐玄宗对安禄山造反一事是丝毫不信的,在他心中,那个胖子怎么可能会造反,说不定又是国舅与他有了矛盾耍的小手段罢了。

然而不久后,越来越多的传言到了长安城。

好几位官员都进宫求见,言道安禄山已经反了。

玄宗仍是不信,斥责挥退。

甚至对来觐见的大理寺卿薛朗都训斥一番,言道:“若安禄山朕真的造反,八百里加急怎么会没信传来。定然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令大理寺和京兆府将散播谣言的人抓起来。”

可外面越传越凶,有些担忧的高力士派人去宫外打探,外面果然传的有板有眼。

汇报后,这个时候李隆基心中才开始隐隐有些动摇,不过仍然不敢断定。

到是十五日清晨,八百里加急终于到了。

沉睡中的李隆基被惊醒。

这个时候他才慌了,真正相信安禄山反了。

“那贼仔怎敢,那贼仔怎敢!”

李隆基挥舞着拐杖,打翻了数件珍贵的花瓶,脸色涨红,气的胸口起伏不定。

颇有些无能狂怒的样子。

惊吓住太监和宫女,瑟瑟发抖,唯恐被处置。

安禄山造反,可以说是打破了玄宗觉得大唐仍处盛世的美梦,将他从歌舞升平中拍醒。

紧接着铺天盖地更多关于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传进宫中,叛军已经占领了河北全境,一路所向披靡,往洛阳杀来。

摔打累了的李隆基连忙命人召集杨国忠等人入宫商量平叛之策。

可事实上杨国忠也慌了神,对军事一知半解,好在底下还是有有才干的人提醒。

最后商议,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任命玄宗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讨伐叛军。

要说大唐能战的精锐,其实并不在内地,而都处于边关,特别是陇右、河西、朔方等地。

但时间紧迫,距离遥远,边军赶回来也需要许多时日,根本来不及。

封常清和高仙芝只能就近募兵,在长安、洛阳等周边地区招募新兵。

因府兵制遭破坏严重,大唐现在实行的是募兵制度。募兵制有个缺点就是临时招募的兵将战力较弱。

因此,封常清和高仙芝招募到的士兵都是些未经训练没有作战经验的市井子弟,哪里会是安禄山大军的对手。

要知道安禄山手中的军队都是久经阵战的精锐之师,其中还包含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少数民族的强兵,可以算的上是真正的天下雄狮。

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军队也仅仅只是给了叛军一些阻碍罢了,很快便被叛军击溃,节节败退。

十二月十二日,洛阳沦陷,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

封常清和高仙芝带着溃军逃到了潼关。

潼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是防卫进攻长安的最为重要的关口。

既然唐军无法力敌,退守潼关的封常清和高仙芝决定依据城池地形之利,坚守潼关。

这本是个好计策,可宦官监军边令诚因不被封常清和高仙芝所喜,因此记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