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七月大雨中的那次“马匪攻城”,若真成功,顾源一家殒命之外,岳征也难辞其咎,军权定然旁落。
岳征事后严查,找到了换走他亲卫使用的破虏刀的副将,但那人在岳征派人去抓之前就被灭了满门,线索就此断了。
背后控制顾澈的人是日月楼,顾澈能成为蛮人眼中的“鹰神之子”,替图蛮人的鹰神降下惩罚,那么日月楼的主子正是与蛮人勾结的人。这次能够说服蛮人初春出兵又是假借“鹰神”的旨意,但按照正常情况,顾澈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离世,所以才要把苏墨弄走假冒“鹰神之子”?
苏墨是个被娇养的孩子,他想也知道让苏墨乖乖听话手段多的是。但有岳征在,金瓯关不是那么好破的。普混王集结几大部落叩关,无功而返的后果他能承担么?单凭一个“鹰神之子”露露面就能让各部落心甘情愿损兵折将?
顾一又拿着一卷飞鸽传书进来交给顾源,顾源只得伸手接过。
顾一见他眉头紧蹙,脸上满是倦意,赶紧用冷水洗了布巾递给他。
飞鸽传书用的是密语,送进来的是原本和翻写过的文卷,顾源随意检验了其中两行才细看。文卷上写的是竟是在安平被压下的谣言:金瓯关岳征投敌,岳征的女儿岳绮亲手把苏墨送进敌营,苏墨已成为蛮人王子的娈宠。金瓯关现在是顾源披甲上阵,抗击蛮人。而且这谣言已被捅到了君前。熙平帝大怒,立即派金鳞卫赶往安平府,接苏墨回京。
熙平帝并未轻信谗言,更没让岳征和顾源上书自辨。军报尚未入京,谣言已经四起,这中间肯定有问题,他怒的也是谣言用苏墨的容貌做文章。
人人都知道苏墨肖似早逝的元后,更知道熙平帝宠爱他,他又是顾源从小带大的,他还是镇东军华阳侯苏大将军最年幼的孙子。不要说他真的落入蛮人手里,就算只这样传言,连熙平帝都跟着颜面扫地,还辱及了已逝的元后。
世人信奉无风不起浪,何况苏墨性格天真烂漫,喜就喜,怒就怒,对厌恶的人丝毫不假辞色,却又容貌美艳绝伦,多少人都妒他嫉他,抓着机会想要看他笑话。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传言多了假的也成了真的。他自己名声尽毁不说,岳绮与他一起失踪,岳征必受连累,没有保护好他的顾源也别想落个好结果。
顾源如今的一切都建立在熙平帝对他还存着父子之情上,熙平帝对顾源虽仍有眷顾,但他最宠爱的一直都是相貌酷似先皇后的苏墨——若顾源照护不力毁了苏墨,皇帝还能如从前一般眷顾他?
镇东军那边,若真出个“俯就敌酋”的不肖子孙,苏大将军怕是要被生生气死,侯府会成所有人的笑柄,甚至成为宗周之耻,苏家日后怎样立足朝堂?
顾源拿着传书也气得要吐血。
明眼人都知道谣言荒唐,但局内人知道其中的凶险。苏墨是真的被拐走了找不回来,万一那孩子真以“鹰神之子”的身份出现在普混王的金帐被图蛮人顶礼膜拜,再说出些类似“里应外合、踏破金瓯、杀进京城”之类的话,顾源、岳征、苏峻英,这些人谁能把自己摘干净?
以金鳞卫的实力,快马赶到安平至多二十天。飞鸽传书自京城来,距金鳞卫出发的日期已过了五天。十五天内能找到苏墨么?草原上危机重重,就算苏墨没落在敌人手里,只要有个万一再不能回来,他们这些人也是百口莫辩。
想到后果,顾源抓着几案边角的手背爆出青筋,连额角都青筋乱跳。
关外的蛮人叩关的最终结果不见得是真的打破关城,而是岳征失去皇帝的信任甚至获罪。只要他被贬官调离,金瓯关就不见得再是不破关城。岳征不在,金牛道走私可以继续,说不定换一员主将,连关城都可以像二十年前那样明目张胆地大规模公开走私。
金牛道被封断了多少人的财路,他们计划这一战已足够久了。
金瓯关和西北军的军权,镇东军苏峻英的军权,顾源的命,他们都要。
十八年前的京城之乱,当时的太子顾铤屠杀世家、世家也在围剿顾氏,但终究顾氏手握兵权,老皇帝稳住了局面。在四大世家眼中,顾氏当初与他们平起平坐,皇帝顾氏做得,他们自然也做得,无奈改朝换代还不到时候,只得暂时妥协。顾源很清楚如今的熙平帝只是看着风光,顾氏皇族倚仗的最大底牌就是兵权。
苏峻英和岳征两人若栽在苏墨身上被一举拿下,能有资格掌军的几员大将都难以保证对顾氏忠心不二,万一不小心经营落在四大世家任意一家手中,只怕又是一场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