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富士山之雪 > 第十八章 太平谁识靖康年(上)

第十八章 太平谁识靖康年(上)

哈尔滨的郊外,大地冻得硬邦邦的,聪明智慧的东北人民就用柴禾在选好的地方烧,直到能用铁镐刨动了,再挖坑,准备第二天正式下葬。

在过去的东北屯子里,“阴阳先生”哪个屯子里都有。他们是专靠主持“白事儿”混饭吃的。每天神神叨叨的,好像有多少文化似的。其实,“阴阳先生”也算是屯子里多多少少有点文化的,为此也就很受人尊重。什么鬼了神了什么的,反正乡亲们都不懂,“阴阳先生”说啥就是啥。而乡亲们之所以请“阴阳先生”来,也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和心理平衡。因为在东北农村,人死之后的规矩太多,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咋办。

那个时候的“三十六棚”,老百姓谁家要是死人了,那规矩可多了去了,不把活人折腾个死去活来才怪呢。谁家有个“红白”事儿,前来落忙的人特别多。黄二愣子的灵棚与关老蔫儿和刘树山的灵棚一道,在工友们的帮忙下,昨儿个就已经用脚手杆子搭起来了。

灵棚中,黄二愣子身穿长棉袍和马褂,头戴瓜皮小帽,安卧在棺椁中。他的面部表情是那么平和,嘴角绽着一点微笑,好似去了天国。在黄二愣子的棺椁前面,瓦盆里烧着黄纸,灵前放着一碗夹生的黄米饭,上面插着一双筷子,这在东北民间俗称“倒头饭”。黄米饭饭碗的旁边,是一盏点燃的油灯,昼夜不熄,为黄二愣子的亡灵照明,俗称“长明灯”。

黄二愣子的棺椁前还插着一幅两米多高的白幡,解耀先瞅着很是扎眼。但是,解耀先知道这样的白幡在东北乡村叫做“引魂幡”,要悬挂在死者灵前。悬挂的“引魂幡”上写着死者的生卒年、月、日等。大出殡时由长孙执引魂幡于灵前,为亡灵“引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