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凸起又正是全枪的中部,就好比一个人鼓起的大肚子,故名“大肚匣子”。
由于受所执行任务特殊性的限制,解耀先只是把两把二十响“大肚匣子”插在腰里,是不可能明晃晃的背着木制枪盒的。特别是插上二十发的弹匣,是装不进枪盒的,需要换用十发的弹匣。很多“大肚匣子”的木制枪盒外面还有一个皮制枪盒套保护,这个枪盒套上,往往还有两个二十发的弹匣包。如果解耀先的腰间再缠着一圈被称为“九龙带”的十四个皮制弹药包,皮带上再插一把“枪牌撸子”,那可真的是威风凛凛了,只不过那就成了部队中首长警卫员的标准形象了。要是这打扮走到大街上,用不了走几步,警察或者是特务就是傻子也能认出来你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就是反满抗日的抗联了。
解耀先的腰间虽然不能缠着皮制的“九龙带”,但是解耀先拔枪的时候,郗世贵的眼睛贼,一眼瞥到解耀先贴身缠着用老百姓家自己纺织的粗布缝成的子弹包。
能左右开弓,同时使用两把二十响“大肚匣子”的人,郗世贵见过几个,身手都是十分了得,其中就包括郗世贵十分敬仰的杨静宇将军。只不过,杨静宇将军所用的是天津大沽厂生产的“金鸡环眼满槽大镜面匣子”是半自动的,比起这位“老六”同志所用有快慢机的德国原厂生产的m1932二十响“大肚匣子”来,起码在火力上还真的大有不如。
见到解耀先所用的两把二十响“大肚匣子”,郗世贵更不敢小觑这位“老六”同志了。就像鬼谷子在《相辨微芒》中说的那样:“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不离形,不拘法,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其相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