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上。
李治还是一副不谙世事的懵懂模样,一脸稚气地坐在龙椅之中,对于大臣之间的尔虞我诈、暗流涌动毫不知晓,就算是知晓了,也不关心不担忧。
他知道,不管是出了什么事情,他的五哥李祐也会将其处理得妥妥当当,所以这些纷乱的权谋之事根本就不需要他去忧心,况且,他的担忧一文不值。
“最近新晋的几个官员都表现得很好,所以本王想要重新调整一下一些事宜,给老臣们减轻一些压力,同时也能给这些新官员一些磨练的机会,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没意见。”
“好,我这两天仔细查看了国库的支出情况,发现在难民粮食储备这一方面的事情最是繁琐,这些事一直以来都是长孙大人在掌管着。我这个人也是比较尊老,长孙大人年纪也大了,不应该把如此伤脑筋的事情再交给他了,是时候找个人来给长孙大人分分忧了,大家觉得哪一个新官员最适合接管这个事情呢?”
本来调整内部适宜这些事情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李祐第一个便是要调整自己难民粮食的事情,这不禁让独孤无忌心里一紧,难道说李祐发现了什么猫腻?
可是转过头细细想着,最近也没什么异常啊,对于倒卖难民粮食这一件事情,自己向来做得滴水不漏,完美无缺,唯一留有端倪的就是自己账本,但是自己每日都检查一遍账本,没有出什么问题啊。
老臣们都看着这些充满年轻气息的新官,都在思索着究竟要把这件事情交给谁来接管比较合适呢?
看来看去,倒是武珝之前选上来的那几人最为合适了。
看着这些老臣们挑选新人的模样,独孤无忌是站不住了,倒卖难民粮食可是自己的一条财路,不能断啊!
“齐王殿下,关于难民粮食发放的事情一直是老臣在处理着,老臣也对此事极其熟悉,要不把别的事情调给新官,难民粮食发放的事情还是由老臣来做吧!”
“长孙大人,是这样的,我选择将难民粮食调整给新官也是有原因的,如今盛世太平,新官员没吃过什么苦头,更是不曾知道百姓的疾苦,所以我是想借发放难民粮食一事,让新官员知道难民的苦楚,这样才能更加为民着想,做一个体恤百姓的清官啊!”
李祐故意将清官二字咬得极重,让独孤无忌寒意四惊。
“王爷,微臣觉得新官员狄仁杰就很不错,要不把这件事情交给他吧。”一个陌生的声音响起来,让所有人有些疑惑纷纷转头寻看,这声音究竟是谁发出来的。
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说话的人竟然是许敬宗。
许敬宗之前虽然是个宰相,但是也算是最没有话语权和存在感的,在高祖李渊还在世的时候,许敬宗有李渊撑腰,所以也能直起腰杆来,后来到李济安上位,许敬宗也是知道已经没有了什么用武之地,于是自动隐身,苟且存活。
到了李治登基,李祐掌权之时,许敬宗更加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他的存在,他自己也是不悲不喜混迹在人群当中,当一个最普通的前朝官员,过着最煎熬的生活。
为什么煎熬呢,因为他没有钱了。
虽然他作为一个宰相,俸禄于他的生活来说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在李济安在位时期,制定了一套规矩,立功多者,俸禄可多加,同时碌碌无为的官员的俸禄降低。
所以这么些年来,许敬宗的俸禄就仅仅能够维持生活了。
本来许敬宗并不是一个视财如命的人,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年李渊还在世的时候,许敬宗可是腰缠万贯,锦衣玉食,后来俸禄被降低之后,日子渐渐变得拮据起来。
一生无为,经历了三朝的风云巨变,与独孤无忌同为宰相,但是所有人都只记得独孤无忌这个左相,无人知认他许敬宗这个右相。
许敬宗也不在乎,他不在乎别人是否知道自己,他不愿去争抢,他的功劳和赞荣都只停留在高祖李渊的时期。
但是他得生活,他得吃饭啊,他府上还有一家老小呢,这些年他一直在寻法子赚钱,但是只懂得提笔写书,胸无大志的文人,哪里有能力去赚钱啊!
所以在独孤无忌找到他,给他一笔钱之后,许敬宗才知道不管是多么傲骨如霜的清高人,没有了钱,就是一条狗,管它什么朝廷权谋政变,只有钱才是自己想要的。
谁给的钱多,他就为谁做事,仅此而已。
玄龄、杜公、褚遂良等人都纷纷看向许敬宗,细细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