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天启帝 > 第二十二章 南京教难

第二十二章 南京教难

第二十二章 南京教难

回到皇宫,朱由校命令李进忠拿着徐光启给的稻米跑到御膳房,熬制了一碗稻香粥,另外,朱由校还十分鸡贼的往里头搅拌了些花汁、蜂蜜,然后便捧着这碗稻香粥跑到了乾清宫。老皇帝已经好几十年没有上过朝,理国政,寻常时日里都跟郑贵妃待在乾清宫,所以想要找他倒是简单的很。

进了乾清宫,老皇帝见了朱由校,笑道:“大孙却是好久没来看皇爷爷了。”

朱由校捧着稻香粥走到老皇帝面前,“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响头,嚷道:“这些时日里,孙儿在苦学厨艺,这不,刚刚学会就给皇爷爷熬制了一碗稻米粥,还请皇爷爷品尝。”说着,便将稻米粥递了过去。

老皇帝接过,刚要尝尝,却是被郑贵妃挡下,“陛下,当心。”

身为皇帝,一般是不会乱吃东西的,经郑贵妃这么一提醒,老皇帝迟疑了片刻后,笑道:“难为了大孙一片苦心,再说,朕也确实饿了。”话音落下,老皇帝便吃了口稻香粥,赞道:“不错不错,大孙手艺不错,香甜可口,跟搅拌了蜂蜜似的。”

朱由校谦虚的讲道:“之所以这么好吃,并非是因为孙儿手艺,而是因为熬制这碗粥所用的稻米,很珍贵。”

老皇帝眉头一挑,“大孙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笑道:“因为这稻米产自天津。”

“天津也产稻米?”老皇帝蹙眉。

郑贵妃不悦的嚷道:“校儿,你也不要糊弄你皇爷爷啊,天底下人谁不知道,这稻米只有南方才产,北地产的是麦子。”

“你啊,大孙,你可不要欺辱皇爷爷老迈昏聩啊。”

老皇帝也颇为不悦。

朱由校忙道:“皇爷爷英明神武,睿智通达,谁能欺瞒的了皇爷爷呢?”顿了顿,朱由校又道:“孙儿这一碗粥所用的稻米,的确是北地产的稻米。皇爷爷刚刚吃的乃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遭北地产的稻米啊。”

“真有这种奇事?”

老皇帝敏锐的察觉到这件事事关重大。

朱由校又道:“这稻米是一个叫徐光启的人种出来的。跟他一块种地的,还有很多泰西人。”

“泰西人?那帮家伙脑子里除了银子就是他们的神仙,朕还是头一遭听闻他们还会种地呢。”

老皇帝笑道。

朱由校忙道:“皇爷爷圣明,泰西人毕竟非我族类,我天朝不可深信之。”顿了顿,朱由校话锋一转,又道:“但是泰西人也并非一无是处。就像中原人善于耕种、辽东人善于征战、江南人善于经商一样,这泰西人也有他们擅长的东西。”

“哦?大孙说说看?”

老皇帝久居深宫,倒也乐于听听外界的新鲜事。

朱由校道:“泰西人善于航海操船,要不然也不会远渡重洋来到天朝;泰西人还精通天文历法,皇爷爷宫里不也收藏着两架西洋的机械钟嘛;泰西人还擅长造枪造炮,在壬辰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弗朗机”不就是泰西人的玩意儿嘛。另外,泰西人还……”

老皇帝不高兴了,“以大孙之言,这蛮夷之辈,倒是比我天朝上国的臣民,擅长的还多喽?”

闻言,朱由校一愣,连忙改口道:“皇爷爷误会了,这泰西人并不是泰西国人,咱们称呼的泰西人,其实是好几十个国家的人,譬如弗朗机人、意大利人、西班牙国人、红毛等等。他们大都是一无是处,过着不知廉耻,不通人伦,不识君长,茹毛饮血的日子,但却也有极个别的泰西人,通过窃取我天朝传出去的“造纸术、印刷术、黑火药跟指南针”等技术,自己也捣鼓出了一些好玩意,比如那弗朗机就着实不错,即便是跟咱们天朝的火器相比也毫不逊色。”

老皇帝闻言,这才缓和了神色。

“这么说来,泰西人也并非一无是处。”

老皇帝点了点头,然后忽然笑道:“怎么?那些人都开始走你的路子了?”

闻言,朱由校明白老皇帝已经看穿了自己的伎俩,连忙跪倒在地,从袖口里摸出徐光启的折子呈了上去,道:“皇爷爷,这是前兵部侍郎徐光启徐大人呈的折子,还请皇爷爷过目。”

老皇帝抬手接过奏章看了两眼后,便随手丢到了一旁,见状,朱由校心头一紧,暗叫不妙。

老皇帝笑道:“他们知道走你的路子,倒也是难为了。大孙,你可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吗?”

朱由校忙道:“不就是南京礼部侍郎沈槯上书“禁教”吗?皇爷爷,刚刚您也说了,这泰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