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天启帝 > 第一百六十一章 联盟

第一百六十一章 联盟

第一百六十一章 联盟

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里,全球气候进入小冰河期,不仅仅是明朝受灾严重,欧洲、日本、蒙古、朝鲜、女真都遭受到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更靠近北方的蒙古跟女真。蒙古草原上自从万历末年以降,几乎年年遭受大雪灾,许许多多的部落因此走入绝境,即使是规模较大的部落也因为恶劣的气候不得不淘汰部落里的老弱妇孺,才能熬过冬天。

小冰河期的到来极大的削弱了蒙古诸部落的人口及财富,令蒙古部落的势力一落千丈,以致于在后来的明清战争中难以施加影响,或者沦为无足轻重的配角,再也无力重现昔日马踏四野的雄风。

不过伴随着危机一并到来的往往是机遇!

譬如努尔哈赤统帅的女真部落,他们摄于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只能不断的向南方迁移,只能不断的从大明王朝的身上掠夺血肉。也正是得益于努尔哈赤极其子孙能够一代代的从明王朝那里掠夺来足够的财富,非但令女真部落没有在冰河时期遭受到蒙古部落的困境,反倒是在这段时间内,女真部落的势力急剧膨胀!

看到机遇的并非只有努尔哈赤一人,林丹汗同样也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同时强烈的羞耻心也令他不得不在来年开春的时候向其余草原部落宣战。

林丹汗已经穷途末路,他没得选择,只能放手一搏。

之前耻辱性的败给努尔哈赤,已经令林丹汗在部落内的威望一落千丈,冬季来临之后,察哈尔部落人畜锐减,随处可见死于严寒与饥饿的牧民、马匹,走到最窘迫境地的察哈尔部落开始反思,许多高层人士起了二心,想要煽动牧民们心中的愤懑兴趣,取而代之。

林丹汗察觉到了这股阴谋反叛的味道,他变的急不可耐,惶惶如丧家之犬。也正是因为这种攸关性命的大事,使林丹汗放下心中的高傲,派遣使臣,来到明朝京师求援。

当然那封态度谄媚的国书自然不可能是出自林丹汗之手,但确也经过他点头同意,对于一位领袖来说,哪怕是如此细微的服软,也是具备奇耻大辱性质的。同样的,对于接受这种服软的明国皇帝而言,心情自然是无比舒畅的。

所以,仅从个人情感上,皇帝本人是不介意送给林丹汗一些粮食、布匹过冬的。反正对于明朝而言,至少是天启朝的大明而言,粮食危机并未到来。

看过林丹汗的国书之后的内阁群臣及兵部要员面色也甚为得意,在儒家的文脉中,再没什么比折服野蛮人大长老更加有面子的事情了。

但感觉有面子是一回事,愿意把自己的口粮拨给林丹汗,帮助察哈尔部落度过难关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对于明朝跟察哈尔部落而言,他们的关系还远远没有达到兄弟之邦的地步,撑死了也就是双方关系解冻,然后迅速进入了蜜月期。

在严峻的共同挑战面前,明朝的高层跟察哈尔部落的高层的确拥有相当的利益互补性,双方高层也乐见两国日渐友好,但是长期敌对的民意是很难扭转的。虽然皇帝数次令王化贞出使塞外,但从来也不敢把“结盟”二字摆在明面上,而朝廷对外的宣传也是林丹汗接受了朝廷的册封,成为了朝廷的一个藩属。就连皇帝也不敢明面上亲近察哈尔部落,就更别提旁的官员了。

因为这都是明摆着的,谁敢提议捐粮帮助察哈尔部落谁的名声在民间就算是臭大街了,愤怒的老百姓非要把你家祖坟给掘了不可。

要知道明代的老百姓可是出了名的任性、倔强!

基于此,即便文武们早洞察出皇帝有意捐粮资助察哈尔部落,也罕见有文武跳出来,屈意迎奉。

叶向高更是直言,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大自然的暴怒是不差别的,非但蒙古草原受灾严重,就是明朝的北方诸省也糟了大难,干旱、严寒令陕甘诸省粮食亩产锐减,虽然徐光启等人趁机推销了耐干旱、乃严寒的玉米、土豆等作物,但毕竟是新兴事物,老百姓的接受还有一个过程,心里预期也没那么高,既然老百姓接受了,可谁愿意自然辛苦耕作的粮食捐给塞外蒙古人?明朝立国两百多年,几乎每一年都跟蒙古处于敌对状态,这种民情国情,谁会心甘情愿?

兵部尚书张鹤鸣更是无耻,他直言,察哈尔部落兼不兼并塞外诸部落,那是他们蒙古的家事,既然林丹汗已经臣服了朝廷,朝廷在这件事上自然双手赞成,但是挥挥拳头,呐喊助威可以,想要朝廷给粮食,那是万万不可以滴!

总之朝臣们就一个主意,回复林丹汗的话要说的漂漂亮亮的,但身为同盟者的担子要推卸的松松的。

皇帝很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