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心思百窍玲珑,所历所悟,非小人可以尽数参详,然小人亦是能够感觉得到,曾经的那份‘亏欠与内疚’,在殿下与桑嬷嬷的心里留下了何样的伤口。小人知道,有些伤口是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但小人还是斗胆进劝殿下,万勿再因旧伤,而造成新的亏欠与愧疚,以免日后伤上加伤……”
公输鱼刻意将声音放得轻缓,像一缕清腼的夏风,鼓着腮,慢慢吹,以香软温润的气息,给予那经年不愈的伤口最温柔的安抚,让成玦感到,这一刻,没有绕指几回的权谋,没有流沙倾覆的陷阱,没有冷然遥望的弑杀,只有一个倾诉者,和一个倾听者。
多数人,在听闻别人倾诉之时,总是习惯以关心之名,不停地追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非要把前因后果、细枝末节全都弄个清楚明白,不是频频打断,便是牵引扭曲,使得倾诉者的述说每每变形,最终演变成为应付他们“姑婆闲心”的笑话,不仅得不到排解,反倒更生烦闷。
他们,都不是合格的倾听者。
这一点,公输鱼做得极到位。
面对成玦口中那半遮半掩、半蒙轻纱,只见其神、不见其形,足以令人心痒到发狂的谜语式“倾诉”,公输鱼虽也是满腹狐疑,却分毫也不就那些不愿再被提起的具体之事进行追问。她只是在不予成玦任何压力与负担的情况下,贴合着恰当的节点,给出中肯而厚道的建议,令成玦在“尽情倾诉”释放忧闷的同时,更是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