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克图来京及助顺者均加进封号,优予礼赉,蒙、回王公之赞同共和者亦并优进爵秩,民国优待蒙、回、藏各族,崇重宗教,实有确征,无非欲同我太平,安生乐业。惟该盟原呈,既多有误会,自应赶为宣播,以释群疑,即由国务院将优待蒙、回、藏各族条件,待遇蒙古条例,及复封达赖扎赉各呼图克图优进各王公爵秩等公布命令,译成各体合璧文字,刊刻颁发各旗各城,榜示晓谕,俾众周知。
岁月磋跎,年关将届,中央政府,为了俄蒙问题,尚忙碌不了,叠开总统府会议,国务院会议,自袁大总统以下,及所有国务员,谈论了好几天,筹画不出什么妙计。最苦恼的是外交总长陆子欣,他既要想出议案,复要对付外使,焦思竭虑,瘏口哓音。小子当日,曾闻陆总长提议方法,共分甲乙两项如左:
(甲)对于俄蒙协约之交涉,共分四条:
(一)蒙古为中国领土,无与外国缔结条约之权。
(二)库伦为外蒙之一部分,不能代表全蒙。(三)活佛专掌宗教,无与外人交涉之权。(四)取消俄蒙协约,另订中俄条约。
(乙)对于中俄交涉之提议,共分八条:
(一)蒙古之领土权,完全属于中华民国。(二)除前清时代已有之大员三人外,民国不再添派官吏。
(三)民国得屯兵若干,保护该处官吏。(四)民国为保护侨居该处华人起见,得酌置警察队于该处。(五)
将蒙古各官有之牧场,分赠蒙古王公,以示优待之意。
(六)各国人不得在蒙古驻屯各种团体,且不得移民。
(七)蒙古若未经民国许可,不得自由开垦开矿筑路。
(八)蒙古与他国所订协约,一概作为无效,此后蒙古若未得民国政府同意,所缔之约,亦皆不能发生效力。
陆总长提议后,大众相率赞成,正拟往会俄使,开始谈判,不意驻京英使,复递照会至外交部,催复日前要求条件。怪不得梁如浩逃走。正是:
朔漠方愁尘雾黯,欧风又卷海涛来。
毕竟英使照会,为着何事,待至下回表明。
----------
本回详录俄蒙协约,为国际上交涉之要案,即为国耻中重大之问题。相传俄、蒙交涉酝酿已久,民国元年九月间,我国政府中,已有主张提出抗议者,外交总长梁如浩,方才就任,托言事未确实,延不果行,迨协约发表,乃潜身出走,上书辞职,身任外交者果如是乎?既而俄、库相联发兵东犯,袁总统虽遣师防剿,而仍抱定一羁縻政策,名为慎重,实亦迁延。外交以兵力为后盾,徒恃一总长陆子欣,其果能折衝樽俎乎?民国初造,已泄沓如此,可为一叹!
第十八回 忧中忧英使索复文 病上病清后归冥
却说俄蒙交涉,尚无头绪,英公使又来一照会,催索要求条件。看官不必细猜,便可知是西藏交涉了。先是英国驻京公使,曾奉到英政府训令,向中政府提出抗议书,外交总长梁如浩,得过且过,并没有放在心里,因此未曾答复。至此英使又来催逼,俄要规取蒙古,英自然觊觎西藏。乃由外交部检出原书,内开五大条件云:
(一)中国不得干涉西藏之行政,并不得于西藏改设行省。(二)中国政府,不得派无制限之兵队,驻扎西藏各处。(三)英国现已认定中国对于西藏有宗主权,应要求中国改订新约。(四)英政府前曾遵据条约,特设通信机关,后经中国军队擅行截断,以杜绝印藏之交通。(五)如中国政府,不承认以上各条件,英国政府,亦绝不承认中华民国之新共和政府。
陆征祥览毕全文,暗想五条件中,只第三四条,尚可答辩,此外三条,关系甚是重大,虽比俄蒙协约,稍为简单,但欲争回西藏领土权,亦很费事。况中俄交涉,正当紧急,专顾一面,尚恐不及,偏又来了这道催命符,这正所谓祸不单至呢。当下皱着双眉,踌躇了好一会,才到总统府中,呈明袁总统。袁总统方阅外电;面上恰含有三分喜容,一见陆徵祥入内,便起身邀坐,徵祥行礼毕,尚未开口,袁总统已笑语道:"日前科布多全境,已报克复,今又得热河来电,开鲁县也克复了。"说毕,即将电文递示。陆征祥接过一瞧,无非是各军会攻,毙匪颇众,余匪败走,复将开鲁克复等情。随笔带过蒙事,是省文之法。因将电文复缴案上,随答袁总统道:"东西蒙尚称得手,外蒙或容易办理,但英使又来要求藏事,为之奈何?"袁总统道:"日前有抗议书到来,我已与英使朱尔典说明,俟俄、蒙交涉就绪即当酌商,难道今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