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民国演义 > 第 144 章

第 144 章

恐他为变,所以将他调出。还有叶焕华一旅,亦令移驻,无非是防童联络,所以一体迁移。是时驻沪第十师,本拟调粤,因浙事吃紧,由袁政府改令赴浙。且南苑第十二师,航海南来,亦有直接赴浙的消息。应上回。浙人大哗,纷纷电阻。那时有志共和的童旅长,复跃然奋起,入城见朱,请即独立。朱瑞集众会议,参谋长金华林,师长叶颂清,均反对童说,就是旅长叶焕华,也说是独立非宜。童保暄道:"今日不独立,恐他日无暇独立了。"朱瑞道:"本将军的意见,不必独立,也不必不独立,就是中立了罢。"此策却好,其难如愿何?大众才退。隔了一天,童保暄探得军署密谋,拟诱他入署,置诸死地,他乃想出先发制人的计策,号召二十三团二十四团,乘着四月十一日夜间,潜行入城,直攻军署。军署守卫,猝不及防,竟一哄儿散去。童保暄抢步当先,趋入署中,左右四顾,不见一人,一直跑进内室,将楼上楼下,尽行找寻,不但毫无人影,连鬼都没有了。看官!你道这将军朱瑞,及全署人员,统从哪里逃去?原来朱瑞乖巧得很,自闻桂、粤独立,早已防有他变,先将家眷运往上海,只自己留住署中,此次辕门遇警,即忙换了便服,走至后院,觑定墙角空隙处,有一枯树,便攀援上去,一脚跨到墙头,复解下腰带,挂在树梢,用手握住带端,把身子缒了下去,等到脚踏实地,便放开两腿,向北逸去。还有署中人役,正要入报将军,见朱瑞正在逾墙,大家也学了此法,次第出走。比军令还要灵捷。童保暄四觅无着,知已远飏,复转身出来,移兵至师长署,叶颂清也早走了。再往寻参谋长金华林,旅长叶焕华,统已不知去向。大难来时各自飞。乃复赴巡按使署,巡按使屈映光,倒还从容不迫,出来相迎,见面扳谈,却很是赞成独立,并极力褒奖童保暄,愿推他为都督。又是一种做品,比朱瑞高出一筹。保喧推让道:"都督一席,当然推举屈公,如保暄资轻望浅,怎能胜任?今日此举,无非是舆情趋向,不得不然呢。"屈映光道:"且集众公举便了。"当下召集长官,共同推举,结果是老屈当选。屈仍避去都督字样,只自称巡按使兼浙军总司令,与童会衔,电知各处镇守使吕公望、张载阳、周凤岐等。于是宁、绍、嘉、湖、台等处,也即日宣告与袁政府脱离关系。谁知老屈的私意,也是模仿龙郡王,当时晓谕人民,比龙王还要圆滑,他说是:

为出示晓谕事。照得省城十一夜,军民拥至军署,要求独立,将军失踪,本使为军政绅商学各界,以浙江地方秩序相迫,已于今日决定以浙江巡按使兼浙军总司令,维持全省秩序,主任军民要政。除总司令部人员另行组织外,所有在省文武机关部署,一律照常办事,不准擅离职守。传谕所属,一体遵照!

据这告示,连独立两字,都不敢说出,可知屈映光是全然作伪哩。果然一道密奏,电达九重,极陈不得已的苦衷,并乞鉴宥云云。他是两面讨好,总道是绝对妙法,可以安然无事,突来了宁台镇守使周凤岐急电,略言:"省城、宁、绍,先后独立,人心欢忭,秩序井然。今公复沿旧称,群情迷惑。宁、绍众志成城,誓死讨逆,万无反覆余地,务即明白赐复,凤岐等当严阵以待。"老屈接阅后,已是惊惶不定,忽闻北京政事堂中,又颁发一道申令,其文云:

据浙江巡按使屈映光电称:"四月十一日夜四时,突有军民,拥至军署,将军失踪,当经密派警队防护本署,次早军官士绅,以地方秩序关系,强迫映光为都督,誓死不从,往复数四,午后旋有各机关官长暨绅商领袖,合词吁恳,最后即请以巡按使名义兼浙江总司令,借以维持地方秩序,固辞不获,于今日下午,始行承诺,以维军民而保治安。现在人心已定,秩序如恒"等语。该使职略冠时,才堪应变,军民翕服,全浙安然,功在国家,极堪嘉奖。着加将军衔,兼署督理浙江军务。当此时势艰危,该使毅力热心,顾全大局,既已声望昭彰,务当始终维持,共策匡定,本大总统有厚望焉。此令。

这道申令,竟将老屈的秘密奏闻,和盘托出,直令老屈无从自解。恐怕由老袁使乖。凤岐等遂通电各省,攻讦老屈道:

屈以巡按使兼总司令,布告中外,非驴非马,惊骇万状。论屈在浙四载,唯知竭民脂膏,以固一己荣宠,旋复俯首称臣,首先劝进。滇、黔事起,各省中立,独屈筹饷括款,进供恐后。祸害民国,厥罪甚深。若复戴为本省长官,实令我三千万浙人,无面目以见天下。且通电输诚,伪命嘉奖,既誓死于独夫,奚忠诚于民国。反侧堪虞,粤事可鉴。宜速斥逐,勿俾贻祸。

屈映光连接这种文件,真是不如意事,杂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