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民国演义 > 第 156 章

第 156 章

事稍定,联名电请中央减政,罢除苛细杂捐,以苏民困。此与第三条所述,同一取悦人心,实非会议本旨。

各代表等本无成见,乐得随声附和,共表赞成。张勋大喜道:"诸君统热心为国,见谅鄙忱,鄙人当感佩不置,此次回省,应请转达贵将军贵都统,互守此约,幸勿背盟!"各代表又喏喏连声。散会后,由张勋盛筵饯行,并分赠赆仪,欢然送别,各代表鼓舞而去。醉酒饱饭,自然快意。此次会议,时人称为七省同盟,就是直、皖、晋、豫及关东三省,称作七省。所有特别区域,不计在内。张勋因会议告成,乐不可支,亟通电各省,详述会议情形,及录示十大纲,要求同意,这便是武人干政的滥觞。从此军阀风潮,播及全国,稍有变动,即关大局,北京的大总统,好似傀儡一般,不似那袁总统得势时,一呼百诺,远近风从了。小子有诗叹道:

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尽说晚唐藩镇祸,谁知今日又重逢。

是时有一位大员,匍匐奔丧,比张辫帅的情谊,还要加添数倍。看官!道是谁人?且至下回再说。

闵姨自甘殉节,虽其中有特别苦衷,不得已而出此策,然烈妇殉夫,古今传为美谈,袁氏何修而得此妾乎?然闵姨生长高丽,有此烈性,以视吾国人之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者,殊不可同日语,揭而出之,所以风世也。(绝命书见近刊《秘史》,未知是否的笔。即如上回之隶氏遗嘱,亦从《秘史》中采来,著书人有见必录。是真是伪,待诸确查。)张勋不忘清室,并不忘袁氏,小忠小义,亦觉可风,但观其拥兵定卫,挟党联盟,启武夫干政之风,攘家国统治之柄,毋乃所谓跋扈将军耶?民国中有是人,欲其安定也难矣。

第七十五回 袁公子扶榇归故里 李司令集舰抗中央

却说袁氏治丧,已有数日,大小男妇,都在灵前伴着,并不缺少一人。突来了一个麻冕葛衣的大员,奔入灵前,抚棺大恸,连呼帝父不置。大众统是惊讶,及留神谛视,却是面熟得很,原来就是奉天将军段芝贵。久违了。段自奉老袁命,由奉调鲁,正拟积极进兵,大为君父效力,应七二回。偏途次得着凶耗,惊得形神沮丧,急忙星夜进京。到了新华宫,即向治丧所索取麻冕葛衣,到灵前悲号一番,几乎比袁氏诸子,还要哀戚数倍。后来闻及大丧典礼,已由政府特派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齐敬谨承办,才无异言。义儿的义字上,并可加一孝字。曹汝霖、王揖唐、周自齐三人,本是帝制派中首领,又适充大丧典礼承办员,自然恭拟典章,务极隆备。先定丧礼条目十三条,次定奠祭事项八条,列表如下:

关于前大总统丧礼议定条目。

(一)各官署军营军舰海关下半旗二十七日,出殡日下半旗一日,灵榇驻在所亦下半旗,至出殡日为止。

(二)文武官吏,停止宴会二十七日。(三)民间辍乐七日,及国民追悼日,各辍乐一日。(四)文官左臂缠黑纱二十七日。(五)武官及兵士,于左臂及刀柄上,缠黑纱二十七日。(六)官署公文封面纸面,用黑边,宽约五分,亦二十七日。(七)官署公文书,盖用黑色印花二十七日。

(八)官报封面,亦用黑边二十七日。(九)自殓奠之后一日起,至释服日止,在京文武各机关,除公祭外,按日轮班前往行礼;京外大员有来京者,即以到日随本日轮祭机关前往行礼。(十)各省及特别行政区域,与驻外使馆,自接电日起,择公共处所,由长官率同僚属,设案望祭凡七日。(十一)出殡之日,鸣炮一百零八响,官署民间,均辍乐一日。京师学校,均于是日辍课。(十二)新华公府置黑边素纸签名簿二本,一备外交团签名用,一备中外官绅签名用。(十三)军队分班,至新华门举枪致敬。前大总统大丧典礼奠祭事项。

(一)每日谒奠礼节,均着大礼服,不佩勋章,左臂缠黑纱,脱帽三鞠躬。(二)祭品用蔬果酒馔,按日于上午十时前陈设。(三)在京文武各机关,及附属各机关,每日各派四员,由各该长官率领,于上午九时三十分,齐集公府景福门外,十时敬诣灵筵前分班行礼。(四)单内未列各机关,有愿加入者,可随时赴府知照,亦于每日分班行礼。(五)外省来京大员,暨京外员绅谒奠者,可随时赴府签名,于每日各机关行礼时,另班行礼。(六)

外宾及蒙、藏、回王公等谒奠者,即由外交部蒙藏院不拘时日,先期赴府知照,届时仍由外交部蒙藏院派员接待,导至灵筵前行礼。(七)清室派员吊祭时,应由特派接待员接待。(八)除各机关每日谒奠外,其各机关中如另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