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辞去兼职,仍为总理如初。看官!你想这位段合肥,还肯留着么?段为国务总理,又兼陆军总长,所以有权有势,莫与比伦,若军权一卸,还要这国务总理头衔,有何用处?自然一概不受,出都下野去了。恐未必真肯下野。冯总统乐得准他免职,另任王士珍为陆军总长,所有国务总理一缺,且命外交总长汪大燮暂代。汪大燮是段内阁中人物,本有连带辞职的故例,怎好代任总理?因此决意不为,一再告辞。冯乃商诸王士珍,邀他组阁。士珍系直系正定人,资格最老,出段氏上,情性素来和平,没有甚么党派,不过时人因他籍属直隶,共推为直派领袖,前时袁、黎两总统时,亦尝邀他为过渡总理,见前文。旋进旋退,无刺无非,老年人血气已衰,不堪再任烦剧,独冯意以为籍贯从同,派系无别,正好引为己助,抵制皖系,调和南方。王士珍固辞不获,乃承认暂署,于是段内阁遂倒,要改组王内阁了。小子有诗叹道:
携手登台谊似深,同袍何故忽离心?
堪嗟宦海漂摇甚,得失升沉两不禁。
王士珍既代署总理,旧有国务员,一并辞职,另换他人入阁。欲知所易何人,待至下回发表。
观于冯、段之倾轧,表面上似为和战之龃龉,实际上即为直、皖两派之纷争。傅良佐之督湘,冯意固未尝赞同,不过为李、陈两督军之交换条件而已。王汝贤、范国璋,与良佐相反对,其阴承冯意可知,拒良佐,即所以拒段氏也。良佐自命不凡,而实无干略,楚歌四逼,仓猝夜逃,名为党段,实则负段,段犹欲袒护之,得毋亦自信过深,而未知其用人之失当欤?迨直、鄂、苏、赣四督军,通电停战,而段氏之平南政策,复遭一大打击,势不能不辞职出都,此冯、段倾轧之第一幕也。而直、皖两派之恶,遂自是日深矣。
第九十一回 会津门哗传主战声 阻蚌埠折回总统驾
却说王士珍既代署总理,当然要改组内阁,所有从前阁员,多半换去,另任陆徵祥为外交总长,钱能训为内务总长,王克敏为财政总长,江庸为司法总长,田文烈为农商总长,曹汝霖为交通总长,傅增湘为教育总长,海军总长仍用刘冠雄,士珍自兼陆军总长,已见前文。冯代总统撤去段总理,改用王士珍,明明是无意主战,特借王士珍为调人,笼络南方,使得和平统一。无如南军未肯退步,趁着王汝贤退出长沙,即乘隙直入,竟将长沙占住。汝贤退走岳州,见前回。俄而荆州有右星川,随县有王安澜,黄州有谢超,纷纷宣告自主,又与冯政府脱离关系。看官试想!前时段总理主战,南方各军阀,不服段总理,乃起冲突,明明反对段氏,无庸疑议,此次冯总统主和,南方各军阀,应该体谅冯总统苦心,休兵息战,为甚么反加出石、王、谢三人,来与冯氏作对呢?说将起来,南方军阀家所主张,并不是专拒段合肥,实是并抗冯河间,冯总统的谋和政策,岂不是暗遭打击么?
还有一个前陆军次长徐树铮,为段氏暗中设法,奔走南北,仆仆道途。看官道为何因?原来他先至蚌埠,与安徽督军倪嗣冲,晤商机密。嗣冲方竭力助段,对着小徐的谋划,很表赞成,小徐既邀得一个帮手,还嫌未足,再向东北出山海关,竟去联络奉天张作霖。张作霖字雨亭,系辽阳人,向系绿林豪客,投入清故督张锡銮麾下,历年捕盗,积功至师长,袁氏欲引为羽翼,特擢为奉天督军。他本独立塞外,自张一帜,与冯、段不生关系,无甚好恶。小徐以为东南健将,莫如老倪,东北健将,莫如老张,能将两健将融成一片,为段帮忙,还怕甚么冯河间?计策诚佳。于是间关跋涉,趋往奉天,凭着那三寸舌,说动那张雨帅。张本豪健绝俗,勇敢有为,不论谁曲谁直,但教片辞合意,臭味相投,便即慨然许诺,愿为护符;且留小徐在幕府中,参决军务,贯彻军谋。
会安徽督军倪嗣冲,邀同山东督军张怀芝等,共至天津,与直隶督军曹锟,会议时局,恢复段氏政策,对着西南,仍用武力解决。怀芝前为北洋武备学生,原是北洋系中一分子,与段祺瑞素来莫逆,且平时最嫉国民党,当然欲荡平西南,为段后盾。且曹锟镇守直隶,曾与长江三督军,即李纯、陈光远、王占元。联名通电,主张停战。见前回。此次倪、张两督至津,距前时电请停战的日期,不过旬月,为甚么反复无常,忽然主和,忽然主战呢?就中也有一段情由,当时清室元老徐世昌,久驻天津,各军阀素相契重,遇有大策大疑,必向徐氏谘询。曹锟驻节天津,更与徐氏常相往来,情谊款洽。徐闻冯、段龃龉,政局未定,免不得从旁扼腕。一夕,与曹锟会叙,密语锟道:"芝泉祺瑞字。原太觉自信,华甫国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