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徵祥等,六月二十八日电称:"我国对于山东问题,自通知大会宣言维持保留后,最初主张,注入约内,不允;改附约后,又不允;改在约外,又不允;改为仅用声明,不用保留字样,又不允;
改为临时分函声明,不能因签字而有妨将来提请重议,又复完全被拒。不得已当时不往签字,备函通知会长,声明保存我政府对于德约最后决定之权"等语。披览之余,良深慨惋。此次胶澳问题,以我国与日、德间三国之关系,提出和会,数月以来,乃以种种关系,不克达我最初希望,旷览友邦之大势,反省我国之内情,言之痛心,至为危惧。惟究此项问题之由来,诚非一朝一夕之故,亦非今日决定签字与不签字,即可作为终结。现在对德和约,既未签字,而和会折冲,势不能诎然中止,此后对外问题,益增繁重,尤不能不重视协约各友邦之善意。国家利害所在,如何而谋挽济,国际地位所系,如何而策安全,亟待熟思审处,妥筹解决。凡我国人,须知圜海大同,国交至重,不能遗世以独立,要在因时以制宜,各当秉爱国之诚,率循正轨,持以镇静,勿事嚣张,俾政府与各全权委员等,得以悉心筹划,竭力进行。庶几上下一体,共济艰危,我国家前途无穷之望,实系于此。用告有众,咸使周知!此令。
这令下后,嗣接陆专使复电,除奥约应该签字外,仍执前议,政府乃照来电进行。小子有诗叹道:
对外全凭后盾多,徒持公理漫言和。
试看炎日天骄甚,瘏口无成恨若何?
欲知后来对日情事,容至下回续叙。
----------
小徐才识,未尝不卓绝一时,惜乎其心术之不堪告人也。彼欲效战国策士之行,为纵横捭阖之谋,不知彼时七国分峙,各私其私,策士犹得乘势而操纵之,今岂犹是战国时耶?明明为共和政体,而乃专事破坏,不愿和平,至南北停战以后,即起攫西北边防使一席,名曰防边,实仍欲把持军权耳。民国有小徐,欲求安宁难矣。陆徵祥等之出使巴黎,参入和会,始终欲保留胶澳,不肯签字,较诸曹、章、陆诸人,较为得体。然至于舌敝唇焦,卒不能挽回万一,岂不可叹!优胜劣败,已成公例,奈何军阀家犹专知内哄,不顾大局耶?
第一百十回 罢参战改设机关 撤自治收回藩属
却说山东问题,未曾解决,国民当然不服,屡有排日举动。山东齐鲁大学生,常在通商要港,调查日货出入,不许华商贩售。一日,见有车夫运粮,输往海口,学生疑他私济日人,趋往过问。偏被日人瞧见,号召日警,竟将学生拘去。事为学商各界闻知,即聚集数千人,共至省长公署,请向日本领事交涉。当由省长派员劝慰,许即转告日领,索回学生。大众待至晚间,未见释归,又向省长署中要求,直至次日始得将学生放归,众始散去。嗣又有乡民数千人,因日人在胶济铁路桥洞旁,抽收人畜经过税,亦至省长公署,要请与日人理论。经省长婉言劝导,教他少安毋躁,待政府解决青岛问题,自不至有此等情事。乡民无可奈何,只好退归。惟排斥日货,始终未懈。不但山东如是,各省亦皆如是。驻京日使,专用强力压迫我国政府,严行禁止,政府不得不通电各省,但说是:"陆专使拒绝签字,正当统筹全局,亟谋补救,各省排斥日货,徒然意气用事,反损友邦感情,务希责成军警,实力制止"等语。各省长官,虽亦照式晓示,惟国民不买日货,乃是交易自由,并非犯法,所以禁令屡申,也是徒然。政府也不过虚循故事。既而上海租界内,有悬挂日皇形像,当众指詈等情。四川重庆境内,日本领事宴请中国官绅,轿夫马弁,群集领事署门,用泥土涂抹门首的菊花徽章。两事又经日使提出,请中国政府设法消弭,并查办犯人,严行惩罚云云。政府也只好通电各省,申谕人民,毋得再犯友邦国徽及君主肖像。此外尚有各种交涉,不胜枚举。惟巴黎和会中陆专使等,对德条约,已不签字。接连是对奥条约,亦由协约国与奥使议定,迫令承认。奥使伦纳尔等,起初也极力抗辩,终因兵败国危,无能为力,没奈何忍辱签字。协约国当然签约,陆专使等对着奥国,没甚关碍,也即签字。奥约与德约略同,无非是割让土地,裁损军队,放弃欧洲以外一切权利,承认匈牙利独立,奥、匈本联邦国,至此匈始独立。及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新建诸国,并赔偿各国战争损失等情。中国专使既经签字,便即电达中央,时已为九月中旬了。徐总统乃连下二令道:
我中华民国于六年八月十四日,宣告对德国立于战争地位,主旨在乎拥护公法,维持人道,阻遏战祸,促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