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血铸红梅唤春归 > 第 18 章

第 18 章

方法的弊端,他很清楚地知道这是反人类的行为……

而他会这样想,应该是因为他还有愤世嫉俗的情绪,没有完全成熟……

作者本人对这一方法持反对态度,无论应用对象,这是纯粹出于科学视角的一种观点。

至于是什么,也许有同胞猜到了,不过还是下一章再说吧~

13、以暴制暴

祝翼铖所想到的,其实应当说是有些剑走偏锋。

如果是参军,无论加入战斗序列还是当军医,祝翼铖其实都有些担心,自己的性格能否真正适应得了军旅生活。毕竟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有命令要服从。可是这个青年最痛恨的就是“服从”,他自由散漫惯了,又喜欢固执己见,喜欢钻牛角尖,似乎对于军营,其实并不十分合适。

不过,他想起了微生物课本上曾经提到过,在医学史上,西元八世纪的欧洲就曾经有过用麦角菌使城里的小麦受到感染,出现饥荒,以辅助正面攻城战的记录。而利用感染了鼠疫或者霍乱的尸体和其他污染物攻击敌人,使敌人因患病而丧失战斗力的先例,似乎也有过记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考虑,利用类似的方法来攻击日军?

诚然,祝翼铖心里也明白这种做法有违人道。可是他同时却有些偏激地认为,日本兵武力侵略中华民国,掠夺土地、屠戮平民,早已经超过人伦的底线。既然如此,那又凭什么要求他和日本人讲什么“人道”。人道的对象是人,不是□的强盗侵略者。

可是除了日本人,还有一方面是祝翼铖不得不考虑的,就是民众。以他的专业知识,当然清楚地知道病原菌是绝对不偏不倚,它们不会因为谁的主观意愿,就会去感染特定的某一类人,却放过另一类人。就算是事先做好防护措施,也难保在攻击过程中,不会有中国民众发生感染。

祝翼铖想到这里,又有些犹豫了。民众毕竟无辜,如果为了抵御外侮,却反而让自己的同胞陷于疫病当中,便违背了卫国救亡的初衷。如果将民众从东洋禽兽的屠刀下解救出来的代价,却是让他们陷病痛和对传染病的恐慌当中,那无疑是无意义、甚至比直接投降更加残酷的行为。

热血青年的思维碰到“投降”这两个字,突然又如触了电一般,猛地一个激灵。这些民众虽然无辜,但是就全无可恨之处吗?

他才不这么认为!否则的话,也不至于八一三当年便因为几句话而揪住背头男唇枪舌剑穷追猛打,更不至于后来在医疗区,三天两头当着病人的面愤怒地摔东西了。而因为病人的几句话便拂袖而去,丢下病人的事情,当然也不应该发生。

因此,祝翼铖对民众,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好感。虽然他也遇到过主动提出应该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尽量支援前线国军的中年人,并且也确实被这样的言论感动了一下,可他看到更多的现实,却还是让他失望和愤慨。

除了不断听到病人因为没有得到政府赔偿而对政府的抱怨,或者骂骂咧咧地诅咒,愤懑地讲“不如投降”一类话之外,祝翼铖最常见到的,就是每天吃饭的时候,都有许多人拿着碗,在大号饭锅前挤来挤去。乱哄哄的人群一边纠结排队的次序,一边又愤愤不平于诸如“为什么前面那个人比自己多得了十几个米粒”一类问题。

每天目睹着这种状况,自然不可能指望这个有些愤世嫉俗、而且经营意识强烈的小青年会对民众有什么好印象。虽然孟芸倩、杨惠敏、林晚她们那些童子军的行为让他发自内心地敬佩和支持;虽然前几天的募捐让他觉得中国的未来也许不是那么无可救药;虽然还有八百壮士留在上海死守四行仓库的消息如同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可是这些,都还是无法改变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对庶民的偏见。

祝翼铖咬了咬牙,带着这样先入为主的偏见,如果说让他在民众的恐慌和抗战的艰辛当中选一个,他还是会选择前者。虽然他并没有反人类的倾向,却还是冒出了这样一个激进的想法。

这个热血青年从来不顾惜自己的生命,而且喜欢标榜自己要“为全人类做贡献。”可是这一次他似乎是忘记了,一个因为某个被公认为正义——比如救国——的动机而不惜牺牲己身的人,别人会崇仰和尊敬他;可是包括一贯自视甚高的祝翼铖在内,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决定无辜旁人的生死。

短短几分钟之内,祝翼铖心中想着这些,表情也随着心中所想几次变化。祝远诚看到堂兄的神情,却不知道他的想法,还以为他只是在考虑参加国军的事情。因此他虽然意识到祝翼铖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也没有多问,只是看着祝翼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