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不到孟芸倩了。祝翼铖幻想,也许林晚她们的消息不准确,也许孟芸倩下一秒钟就会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如果真的可以,那么无论她曾经受过怎样的伤害或是折磨,他都要毫不犹豫地握住她的手,抱住她,请求她允许自己,守护她一辈子。
然而,无论祝翼铖瞪大眼睛在人群中搜寻多久,那个活泼倔强的身影,却始终再也没有出现。有时候他仿佛感觉自己恍惚间看到了孟芸倩,可是定下心来仔细端详,却发现不过是重叠在路人身上的幻象影子。
童子军们带着失去伙伴的悲痛,却仍然坚强地忙碌着。这些平均还不到二十岁的半大孩子们忍着泪,向民众讲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浴血抵抗,讲述起他们每一次打退蜂拥日军的英勇顽强。尽管他们自己心中已经覆盖了一层阴霾,却仍坚持着,在黑云压城之下,用祝翼铖笔下的甲光向日金鳞开,去驱散民众心里沉重密布的战云。
与此同时,他们也用在学校和童军训练中学过的英语,流利而清晰地接受各国记者的采访,一边表达中华儿女抗日的决心,一边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一边讲述起昨天晚上,孟芸倩的壮烈行动。讲到激动处,难免声泪俱下,原本还以“中立”自居的记者们,也被他们所感染,为之动容。
祝翼铖立在一边看了一阵,若有所思。突然,他又猛地一抬头,快步走到前面的台阶那里,噔噔几步站了上去。祝远诚急忙跟过去,却没敢走得更近,只是站到了台阶下,随时准备再跟着堂兄往什么地方跑。
不过这一回,祝翼铖似乎是没打算再走了。他深吸了一口气,突然高喊了一声:“同胞们!所有的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所有不屈服的中国人!”
这一声,激烈澎湃,朗若洪钟。附近的民众,还有林晚、小楠、吴子佳、何策他们那些童子军,以及混在人群中的记者,全都被吸引过来。祝远诚也忍不住仰视着他,想知道堂兄是准备说些什么。
祝翼铖目光炯炯,扫视了一遍周围的民众,也看到了祝远诚和童子军。他顿了顿,继续慷慨激昂起来。从日军的暴行,到国军的血战;从青年学生的抗议,到平凡市民的声援;从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到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这个热血青年的话铿锵有力,就连记者们都忍不住聚拢过来,有的拍照,有的则埋头拿着纸笔速记。
周围的民众,都专注地听着祝翼铖铿锵的发言,不时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掌声。祝翼铖却仿佛已经听不见周围的声音,也看不见周围的任何人或者物,只自顾自地演讲,字字句句,都带着热血沸腾的温度,点燃了每个人心底隐藏的热忱。
这个热血青年只顾在这里振臂高呼,号召民众团结奋起,支持国军,抵御外侮,却始终没有留意到,人群中藏着一双贼溜溜的眼睛,已经盯着他看了半天。而这一双眼睛里窥视的目光,和上次祝翼铖与祝远诚说到张柏亭将军和祝翼铖的生物武器思想时,偷偷盯着他们的那一双眼,一般无二。
在这番演说的一处停顿,那双眼睛的主人终于现了身,向前一步也登上了半级台阶,打断了祝翼铖的演讲:“祝大少爷,请借一步说话。”一边说,来人一边还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可是那表情,却分明带着点胁迫,不容祝翼铖反对。
祝远诚有些着急,忍不住想要冲上去阻止对方,却被堂兄的眼神拦住。祝翼铖上下打量了来人一番,对方穿着中式对襟小褂,传统布鞋,和一般的小市民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从那眼神里,却能明显地看出,他找祝翼铖,绝不是简单地说句话。
有那么一瞬间,祝翼铖突然觉得眼前这人似曾相识。可是他在记忆中搜索一番,却并不记得这张脸。
盯着那张脸端详了一阵,祝翼铖才猛然想起,让他觉得眼熟的,是对方的目光,带着点虚张声势的威胁,却透露着心虚。他一下子记起,这种眼神,就和上次那个将他骗到了日本人寓所的、被中野寿夫称作“三岛”的日本人一模一样。
当然,祝翼铖可以确定,眼前这人不是三岛。不过这都不重要了,他已经在心里将他们划了等号,都一样是日本人的特务,操着熟练足以乱真的汉语,穿着中国人的衣衫,藏身于人群当中进行着他们的间谍后动。
他们与真正的中国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眼中抹不掉的心虚躲闪。
祝翼铖心中有底,反而愈发坦荡。他并没有任何恐惧,就昂首阔步地随着那个人走到了旁边的一处角落。他倒是想看看,日本人又要玩什么花样。
不知情的民众想要跟过去看情况,却被几个身着便衣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