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远诚的泪水从脸颊滑落,滴在祝翼铖身上,混入血迹当中,便溶在了一起,融合成同样灼热的温度,再也分不出哪是血、哪是泪。祝翼铖见了堂弟这样,又说:“远诚……你……不要哭,张参谋长……是个……很优秀的……中华……民国……军官,你……可以……跟着他,参军……报国……”
话没说完,祝翼铖的瞳孔已经慢慢地扩散开来。他的目光渐渐涣散,却还费力地向空中搜寻。祝远诚读懂了他的意思,急忙又拉住他,企图将他扶起来。他一边拉起祝翼铖,一边喊:“哥!我们的国旗,仍然在四行仓库的上空飘扬!”
周围的民众,听了祝远诚这话,突然又寂静下来,自发地闪到两边去,让出了四行仓库的方向。周围的气氛一下子肃穆起来,只能听到人们压抑着的、低低的抽泣。
祝翼铖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在四行仓库上空飞扬的时候,本来是想要敬礼的。可是,他却感觉到,似乎天色一点点地暗了下来。最后留在他视野中的,是满眼临死前的暗红色,如同漫天的晚霞,染透了整片天空、整片大地。
一切都变得如此模糊,只剩下那面旗帜,还在血色的、晚霞般的红晕中,飘扬,飘扬。
张柏亭参谋长听到祝翼铖最后那几句话,又疾步冲到他身边向他喊“我就是张柏亭”的时候,祝翼铖已经再看不见,也听不见了。他的眼睛还大睁着,里面炯炯的的神采却已经黯淡了下去。
祝远诚抓着祝翼铖仍然攥着拳头、直到最后一刻仍没有放开的手,含着泪抬起头来看着张柏亭。参谋长什么都没说,只是抬起手,拍了拍祝远诚的肩膀。那双属于军人的、一贯坚忍刚强的眼睛里,有泪花在闪耀。
祝翼铖身上的斑斑血迹,和满地的鲜血,在阳光下愈发红得耀眼,宛如红梅,怒放在肃杀的严han中。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泪奔……
28、结局
“参谋长,我要跟您走,参加国民革命军,替我哥报仇!”等到周围悲痛的人群渐渐散去,祝远诚用力擦干脸上的泪水,对一直站在他身边的张柏亭说。
往日灿烂温暖的阳光,却显得愈发惨白。萧索的风轻轻掠过,拂乱了祝远诚的头发。青年的泪水一点点风干,目光也一点点凝聚起来,表情开始变得沉静。
参谋长眼前的这个祝远诚,也已经不再是从前,祝翼铖所熟悉的那个温顺软弱的年轻人了。这个已经在成长的青年,迎着着张柏亭的目光,认真地盯着他。而他的眼神中,也开始有了信念和坚强。张柏亭再一次伸出手,重重地排在了祝远诚的肩上。
一掌下去,祝远诚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张柏亭赞许而欣慰地点点头:“不愧是祝翼铖的弟弟,小伙子,很不错!”
面对参谋长的这句鼓励,祝远诚抿了抿嘴,没有说话。现在他听到祝翼铖的名字,就忍不住想哭,可是想起祝翼铖最后的几句话,想起若是参军,就不能随随便便流泪,他又拼命地将眼泪憋在心中,不让它流出来。
祝远诚这副神情被张柏亭看到,参谋长的心里不免也有些唏嘘。他又轻轻地拍了一下祝远诚的后背,说:“想哭就哭出来吧。哭够了,就擦干眼泪,替你哥哥报仇。”
这番话击垮了祝远诚心中的防线。他终于抑制不住地大哭起来。
在一个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的角落,许诗虹神情复杂地朝这边看了半天,似乎带着哀戚悲伤的神色,却终于没有露面,便匆匆离开了。
等到祝远诚的哭泣渐渐平息下来,张柏亭又用力地拍在他的肩膀上,问:“八十八师正缺少随军的战地记者,你,愿不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去南京,用你的笔替我们的战士呐喊,和日本人拼命?”
“报告参谋长,我愿意!我愿意当战地记者,为抗日战斗到最后一刻!”祝远诚立正挺直,肯定而高声地回答。他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的声音也可以像祝翼铖一样洪亮,原来自己的身形可以像祝翼铖一样挺拔,原来自己的语气,也可以像祝翼铖一样地坚定不移。
祝翼铖的热血,沸腾了无数民众,又终于抛洒为汹涌碧涛。而祝远诚,虽然他现在还多了几分稚气,但是,他正在成长。
何止祝远诚,全中国千千万万的青年,都在成长。他们从校园走上战场杀敌、走向工厂支援建设、走进庙堂指点江山。也有一部分青年,或者就如同祝远诚一样,以笔为枪,捍卫着国土、捍卫着民族。
这些青年,正是暗夜沉沉黑云压城下,撑起未来希望的、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些热血而无私的青年,怀抱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