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我搞起来的那点南北货物走私,以及淮东现有的多级供需体系,实在不值得一提。就算是婆罗洲夷州的商团联合,也依旧年轻的很。
北伐失利之后,许多人的投资也因此落了空而损失惨重,为了谋求止亏补损的渠道,并不是没有人动过淮东,这片朝廷掌控下北方飞地的心思。
虽然通过目前战时为名的军管制度,最大限度的压缩日常经济循环的需求,可以有效的将他们影响和渗透,给防堵在外。
但军管的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的,为日后长治久安计,一个可以掌控而架构健康,运做良好,能够抵御相应风险的经济循环体系,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虽然我还可以用刀剑代表的武力手段,或是地方政权初步成型的权威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种东西同样也是一柄双刃剑,却不是轻易可以随便使用的。
用的多了也很容易损害到自身的信用和威望。实在没办法的话,我也只能诸害取其轻的,引入相对亲善的势力,比如阿姐陈夫人和宁总管背后的浙东系,或是颜公密切相关的海商们,或是龙雀园陆氏的故旧。
让他们相互擎制和竞争,来确保本家婆罗洲夷州体系的主导地位,避免经济命脉上沦手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