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这么想。
组织了韩俊想要发作的念头,跟旅行社的两个主任砍起了价钱。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种事情天经地义,不是说你要10%我就要给你10%的。
显然,旅行社的人当初开出这个价格也没打着他们一定会同意的谱,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的提成标准定格在了2%,对于韩俊来说,这个价位尚可接受,而对于旅行社来说,虽然略低于其他商户给出的提成,但人家毕竟有市委领导撑腰,自己要的太过火了,也说不过去。毕竟如果一块绿石价值1万元,那他们还会获得200块的利润呢!
送走了滨海旅行社的两人,韩俊有些不解地问朱培江道:“朱叔,他们要提成为什么要给呢?咱们现在形式这么好,不用他们一样赚钱!”
朱培江笑着摇摇头,转而看着韩俊正色道:“小俊,你又忘了第一天去风管委的时候我说你什么了?本来这两天你表现的很成熟,我很开心,不过今天怎么又要犯小孩子脾气?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个道理也你懂的。你想想,旅行社一到旺季带的旅行团就特别的多,滨旅又是咱滨海最大的一家旅行社,咱们昨天刚刚剪彩,他们今天就来了,我说他们跟旅游局没关系,你信不信?”
“哦!”韩俊恍然,说道:“旅行团规模小的二三十人,规模大的上百人,都是些外地来滨海旅游的人,想想一般的家庭,没有余财谁会舍得全国各地到处跑?能跟着旅行团的,家里少说条件不错,而他们则就是我们潜在的客户?”
“孺子可教!”朱培江点点头,两人相视一笑。
第三十九章那一地跌碎的眼镜
博物馆开业几天来,朱培江才知道“忙”字怎么写。当博物馆还在建设的时候,他天天盼着博物馆开业之后,买卖大火,可现在看着博物馆里不断的人流,看着飞涨的业绩,他又有些头疼了。
虽然博物馆早就注册完了,但当时行动匆忙,地址并非在崂山景区入口,为了日后少些麻烦,必须要更改;电视台、报社给予的报道和评价那么好,不答谢一番,实在过意不去;“崂山绿石”的商标经过半年的等待,审计工作差不多也该完成了,也是到了领取证书的时候了。
但在国内,像这种事情如果在办公室谈,那效率用低下都不能够形容的,说是龟速也不为过。可在酒桌上,那便不一样了。是以,接下来的酒局,应酬,直把老朱喝的两眼四直,忙的脚不点地。
金芳在两位资深老会计的提醒下,去税务部门做了税务登记,毕竟92年,改革开放不久,政策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但如果一系列手续如果不齐全,让别人以为你获利途径过于诡异,安你个投机倒把的罪名,他们几个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尽管有着跟市委以及风管委的良好关系,但也不能妄自尊大目无他人不是吗?
只要做好了税务登记,往来账目清晰,照章纳税,任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来。本来当金芳看到那些诸如“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诸多名目的“苛捐杂税”颇感头大,可俗话说的好“买卖好,不在税上。”相比于博物馆火爆的生意,这点收税博物馆承担起来毫无压力。
白猛虽然挂着“总务主任”的名头,但是干的最多的事情,却是跟小六他们一起维持博物馆的日常秩序,现在是旅游旺季,每天的人流实在太大,可博物馆仅有5名安保,工作压力很大,博物馆里漂亮的介绍员,让游客赏心悦目的同时,难免被胆大的人讨两句口舌上的便宜,碰上性子烈的姑娘,少不了白猛他们去擦屁股,几番下来,每天白猛累的如同一条疲惫的狗。
绿石博物馆的火爆一时间让他们有些手忙脚乱,就好比幸福来的太突然,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虽然他们都知道,经过了前期无论借势还是造势的这几番准备,生意不会太差,却没有一个人想到居然会这么火。
当初,所有人都以为仅仅是个绿石的买卖,不会有多么的难办,可真到买卖干起来了,才发现,想办好一个企业并非那么简单的。不过,虽然辛苦,可看着生意这么好,账目上的盈利越来越多,大伙儿都是说不出的开心。
不过当所有人都在为绿石馆奔走的时候,始作俑者韩俊却令人发指地置身事外,仿佛绿石馆的兴旺与否根本与他一点关系也无。
绿石博物馆开业之后,韩俊又消失了几天,从金芳的口中朱培江得知韩俊期末考试了,而直到这会儿,朱培江才恍然记起,韩俊,还只是个高中生呀!放眼四顾,如果不是韩俊上蹿下跳地撺掇,或许自己的绿石馆也不会